村长见他答应,又扯了一会闲话,硬撑着把茶水喝完才走。
好茶,不喝就浪费了。
王秀英心疼他又要上山,不仅把冬天最厚的棉服找出来,还把衣柜里的羊皮袄子也翻出来让他穿上。
赵林嫌弃地拒绝,他总觉得那羊皮袄子有一股羊骚味,又重笨,还是算了。
棉服就够了,又没有下雪,窑场建在山脚,又不是山上,不会比村里更冷。
他轻装出门,到窑场的时候,三个守窑场的族人烧了一堆火在地上,边烤火边闲聊。
见到赵林,仨人纷纷打招呼,这可是族里的大能人,再嘴笨的人也知道和他拉近关系。
都是一辈的兄弟,赵林随便坐下闲聊几句,围着窑场转了一圈,确实没问题才放心。
他也不希望最后时刻出意外,真要失败再来,大家的热情肯定大打折扣,想要他们老实听话都难。
三天时间转眼即过,马上就到开窑时间。
赵林是打算默默把窑开了就好,成功还好,失败也不会被太多人围打脸时刻。
村长却不同意,说这是族中大事,不仅要挑吉时开窑,还要放鞭炮祭祖。
在村长的要求下,全族老少爷们都要参加,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围观。
这是赵林的小小要求,说不是祠堂,没有女人不能进的规矩,总归是族里产业,也该让所有族人都看看。
村长思考一番,还是决定同意赵林的提议。
他倒是想不同意,但是家里死老太婆晚上睡觉都在他耳边念叨,他还想睡个安稳觉,只能勉强同意。
吉时到了,鞭炮放了,祭祖也祭了。
该赵林上前开窑,他却手抖了。
想把这个机会让出去,环顾四周大家都不愿意,都说是他该得风光,就该他来,其他人都不配。
让村长上,他也不同意。
村长倒不是觉得自己不配,他也手抖,他比赵林更害怕失败。
老头子年纪大了,受不得这个刺激,还是看着赵林开,万一全是坏消息还有个缓冲。
赵林不仅手抖,腿也发软。
当着众人的面,还要死撑着,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
他擦了擦手心的汗,暗自祈祷一定要成功。
开窑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外观,全都是红色,颜色还均匀,从颜色上看来是成了。
再随手拿起一块砖敲了敲,听声音也没问题。
此时的赵林心里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底了,还剩下最后一步检查工序,浸水不散才是真正的合格品,那个时候才敢说成了。
早就有人准备好了装水的木桶,每座窑前都放了一个桶,开完窑把砖放进去就好。
有了第一座窑的打底,后面几座哪怕不成他也没那么担心。
村长和其他人也看不懂赵林的操作,他们只知道出来的砖是红色就是成了,至于还要泡水等一天一夜,那也肯定没问题。
赵林可不敢这样说,趁大家热情讨论的功夫,把剩下的窑也打开。
一共四座窑,只有两窑成功,另外两窑应该是火候问题,未完全烧透,一座是黄心砖,一座是黑心砖。
这些砖粉碎后也可以重新再利用,只是没有现代化的粉碎工具,工作量太大,也不划算。
倒不如便宜处理给族人,建房子不行,拿来铺路还是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