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村长问得差不多,赵家人才护着赵林离开。
其他村民还舍不得走,大家伙聚在一起小声议论,都说带着一头毛驴回来,没当官应该也有点小钱,赵家赚到了。
这话一出,服兵役死人的几家脸色更不好看,带着伤病回来的几家也不高兴。
虽然儿子回来了,但有伤病,干不了重活,又有什么用。
平白多个吃闲饭的人,还不如死在外面算了。
这些都是赵林不知道的事,他已经跟着赵有德回到家。
这么多年过去,家里的房子还是老样子,不对,应该说更破旧了。
原身要上战场日子不好过,看样子赵家人留下来的日子也并没有好到哪去。
也不是完全没有好事发生,至少家里添丁进口就好事,原身的大哥和小弟都已各自成家。
刚才在外面没有来及和家里其他人说话,这会关起门才有空和其他人见亲。
大哥是第一个,兄弟俩只相差三岁,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哪怕离开多年也变化不大,一眼就认出来。
赵大麦没想到还有机会见到二弟,他有些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拍了拍赵林的肩,什么都没说就退下来。
小弟赵大石是幺儿,原身当年离开的时候才八岁,正是狗都嫌弃的年纪。
小时候的赵大石就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倒是懂事不少,至少第一见看着没有小时候讨厌。
兄弟俩年龄相差大,关系又不好,见面自然没有什么话聊,两句话就结束。
大嫂王氏和王六婆娘家一个村,俩人还有点亲戚关系,靠王六婆牵线搭桥才嫁到赵家。
大嫂是原身离家前就进门的,只有弟媳妇没见过。
虽然农村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讲究,可他一个大伯哥也不好盯着弟媳妇多看。
一眼扫过去混个脸熟,保证双方以后走到路上不会认错人就行。
他刚回来,也没有对着兄弟媳妇打听的道理,只知道弟媳妇李氏则是李桂花娘家的侄女。
说是侄女其实早就出了五服,但俩人娘家在一个村,也比王氏要亲近。
下面的侄子侄女也不多,一共才三个,大哥家一儿一女,小弟家一个儿子。
仨个孩子都大不,最大的小云也才七岁,三双眼睛盯着他,都对他这个从没见过的二叔二伯好奇。
赵林随手摸出几颗糖分给下面的侄子侄女,这还是早上出发前在庆云城买的。
不是什么好糖,但用来哄孩子够了。
李桂花看到包裹着糖纸的糖就知道不便宜,忍不住嚷嚷赵林不该花这冤枉钱,孩子还小,吃什么糖,就算要吃糖买点麦芽糖也够了,哪用吃上等糖,这种带包装的糖就该留着走礼才对。
王氏和李氏心里也是这个想法,不过糖是赵林给的,她们也不好动手从孩子手上抢糖,只能忍痛看孩子把糖吃进嘴里。
“娘,几颗糖怎么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