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肉包子好吃,还有糕点和糖,都是好东西,正适合他饿的时候垫肚子。
还有肉,熬成肉酱又能管很长一段时间。
他也能享到儿孙福,这个儿子总算没白养。
赵林送完东西就走,再不走怕几个孩子又围着他要东西。
他身上没有零嘴了,已经给他们买了糖葫芦,再多就没有了。
第二天,他就跑去把官媒请去提亲。
不是他着急结婚,而是女方赶制嫁衣也要时间,他不早点把红布送过去,王家怕是要连夜赶工了。
官媒原本对强行拉郎配的婚事不看好,也不想干这么活,一群穷鬼哪值得她出面。
没想到赵林是个懂事的,给的钱并不比其他人少,只是没有赏钱。
倒也算难得,她也乐得多提点几句。
不仅要办婚礼,办完婚礼还要记得把婚书拿去衙门登记,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什么道理?”
赵林是虚心请教。
他身边可没人说,连村长都没提点,应该是没想到,而不是有害他的心思。
媒婆一脸小伙子年轻不懂事的表情:“你这就不懂,阎王好见,下面的小鬼难缠。
万一有人非要和你过不去,说你没有把婚书拿去登记,就不算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你怎么说?”
赵林喃喃自语:“还能这样?”
媒婆嘿嘿一笑,这算什么,还有更离谱的事。
说出来都没人信,她也就不多那个嘴。
老婆子还想多活几年。
哼,她常年走街串巷,见过各种奇葩事,有些黑心肠的人为了捞钱什么名目都能想出来,老天爷也不管管。
听人劝,吃饱饭。
赵林是个听劝的,决定不等办完婚礼就去衙门登记,相信王家那边也不会反对。
媒婆送给赵林一个聪明的眼神,这样机灵的小伙子怎么就沦落到被官府强行婚配的地步,她要有闺女都愿意找个这样的女婿。
王家收到赵林送过去的布料很高兴,对他的提议也没有反对。
两家的婚事是逃不脱,那早一点把婚书拿去衙门登记也不影响什么。
这一点小事张氏还是很乐意配合,只是王耀辉几兄弟不高兴。
婚书一成,以后姐姐就不是他们家的人,户籍也要迁到赵家,以后就是赵王氏。
张氏板着脸训几个儿子:“大姐从小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吃了多苦,再不嫁是想让当姑子吗?你们一个个都大了,也要说婚事,家里有个当姑子的大姑姐,谁家愿意和你们相看,你们要不成亲,你们爹在地底下都会怪我让他断了香火。”
王秀英也劝几个弟弟想开点,赵家又不远,她嫁出去也还是他们的姐姐,想她的时候去赵家看她就是。
她不能常回娘家,他们可以经常去看她过得好不好。
张氏也想数落女儿,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哪有娘家人三天两头上门的道理,可也知道闺女是舍不得这个家,只好按捺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