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不妥!
大理寺乃国之重地,岂可让女子涉足?况且,大理寺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评事八人,衙役若干,皆有定制。
若贸然增设画像师一职,恐有违祖制!
"
兵部侍郎王大人也站了出来附和道:"
李大人所言极是。
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本,岂可抛头露面,参与刑狱之事?"
君景澜不慌不忙,拱手道:"
二位大人所言差矣。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苏氏以画技助破案,皆为国之栋梁。
况且,大理寺设立画像师一职,并非更改祖制,而是因时制宜。
大理寺之责,在于明察秋毫,惩恶扬善,如今案件复杂,若能借助画像之术,必能事半功倍。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
再者,苏氏之才,从此案就可以有目共睹。
若因她是女子而埋没其才,岂非有违陛下唯才是举之旨?"
熙文帝听了君景澜的一番话,心中颇为满意,颔首道:“君爱卿所言极是。
朕意已决,大理寺特设画像师一职,由苏氏担任。
众卿若有异议,可上书陈情,但不得阻挠苏氏履职。
望苏氏能不负朕望,为大理寺,为我朝,再立新功。”
众臣面面相觑,却无人再敢多言。
君景澜心中暗喜,拱手谢恩,“臣替苏氏谢皇上隆恩。
臣相信,苏氏必当尽心尽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期望。”
刚要退至两侧,却听熙文帝又道:"
君爱卿,朕听闻你与苏氏交情匪浅,可要好好照拂她。
"
君景澜面上蓦地一热,躬身应道,"
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