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姐姐你放心,我不会教他出大事的。这些年其他没多教,只这跑路挣命的功夫,我狠训了他几通。即便是八面受敌,也能逃窜一阵。最多受点伤罢了。姐姐你不知道,这男人虚的啊,破点皮都不得了了,喊得跟送命似的!我等他喊完了才去!”
话虽这样说,她看看东边,眉头微微一皱,也有赶路的意思了。
幼蕖自是观其色而知其意,主动先跃上了青梗剑:
“那我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杨鸣也不矫情,一个利落翻身上了自己的清于剑;
“等姐姐歇过了,杨鸣再来叨扰!”
言毕,两道剑光,各投西东。
熟悉的草木山形逐一出现在眼帘,迎面吹来的风都带有故旧的气息。
当站在上清山的山脚下时,幼蕖不禁有些恍惚,有种游子归乡的不能置信,热热的酸楚涌上鼻头,视线模糊了一瞬。
“咦,这位道友,莫非是来我上清山学……”
问话的是名年轻弟子,方正脸型,双目炯炯有神,穿着上清山的内门青袍,神情里也带着年轻俊彦的那种自得与矜持,正一脸探询地打量着幼蕖。
他本来是想问幼蕖是否来上清山学道拜师,可一看幼蕖虽也是个年轻女子,但明显已非少稚之态,早过了拜师年纪,且是有修为在身的,遂改了口,道:
“道友是来上清山寻人的么?”
见幼蕖一怔,他便觉得自己猜对了——外来的小修就是这样,对上清山又向往又敬畏,略有个熟脸就想蹭进去见识一下名门风范,他每每进出山门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形。
这姑娘脸生,刚刚对着山门发怔,又没一个人和她招呼,多半是头回来。
不过,这姑娘和别的慕名而来者又有点不同,沉静而不死板,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颇为特别。她虽然衣饰简朴风尘仆仆,但长得真好,看着清爽舒服,尤其是一双眼睛又明又亮,透着清正纯净。
所以,这内门弟子打量过两眼后,好感油然而生,倒挺想帮她这个忙,主动道:
“道友的熟人是在内门还是外门?你若寻旁人问话,最多只能问问外门。我可以带你去飞燕磡那边,再帮你通个消息。飞燕磡知道吧!一般的人去不了那边的!我内门外门都熟,哪个峰头的都能传信去找!”
他的热心与礼貌里把握着恰当的分寸,很明显带有名门弟子的教养,但也有藏不住的隐隐的优越感。
“飞燕磡?”幼蕖微讶,随即笑了,“那里我熟。不过我今儿不去。我要直接回内门,多谢你,不麻烦了。”
见幼蕖径直举步走向山门,这内门弟子愈发惊讶,这姑娘气度,也太沉稳了些,那镇定神情与自如程度,比自己这个上清山弟子还熟悉此地呢!
随即,他“啊”了一声,这才意识到,这姑娘说的是“回内门”!难道,她、她竟然也是上清山弟子?而且还是内门弟子!
他脑子里迅速过了两趟,自己进入上清山内门快二十年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各处也都混了个脸熟,怎么对这位师姐模样的女同门毫无印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