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深海采珠,拿着钝刀也是小心翼翼,生怕伤了蚌。
在官吏们的眼中,以船为家,居无定所的他们,是天生的贱民。
不像那些安分守己的农民一样,老实缴纳税赋。
在文士们的笔下,烟波浪迹,逍遥快活的他们,是自由的理想。
拿上鱼竿,坐在江边垂钓。
若是偶遇周文王,便可功成名就。
要是碰到三闾大夫,还能谈谈沧浪之水的哲理。
赶上落难的伍子胥或是西楚霸王,也能成个佳话。
就算没有偶遇,就这样坐在水边,看日暮低垂。
配上渔获,饮两三杯浊酒。
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一生劳碌的渔民们没想到,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会羡慕自己的生活,幻想着成为一名渔父。
如果不以渔业为生,单纯的垂钓,或许很有趣。
背负着一家老小,从大海口中夺食,就是实实在在的苦难。
渔民们可以躲避赋税,生活可比土里刨食的农民来得艰难。
打渔吃鱼骨,晒盐喝淡汤。
光靠渔获,养不活一家人,要拿到岸上换粮食。
如果侥幸没遇到官吏的勒索,那也好不了多少。
渔家有句古话,自古行船半条命。
直射的阳光晒得皮肤发痛。
再从海面上反射,刺得双眼发红。
咸腥的海风,将皮肤吹得龟裂,将湿寒带进肌骨。
苦难催人老,那些诗文里的老渔翁,实则不到三十岁。
而且已经是渔民中的幸运儿了。
一旦,风云骤变,风高浪急。
以鱼为生的人,就喂了鱼。
然后,他们的子孙,又要打造渔船,拿起渔具。
重复这无尽的循环。
如果没遇上孙泰,这些舟山的渔民,应该不会选择做海贼。
如果孙泰只是送来粮食,治疗疾病,他们也不能抛下妻儿老小,离船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