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想办法提高产能!”
“看看有没有哪一家工厂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朱桢立刻下令。
不过就在这时,周连平却摇摇头。
“之前我们已经全部都问过。”
“现如今所有的工厂都非常忙碌。”
“就算能够挤出时间额外帮我们制作电台,数量也远远不够。”
听到这样的消息,朱桢瞬间觉得头大。
以前的他总是想的十分全面,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没想到这一次居然大意了。
沉默片刻,朱桢最终还是下定决心。
“立刻开设一个新的工厂。”
“正好之前昆仑奴修建的工厂还有多余未被使用的。”
“让这家工厂专门负责生产电报台,其他的什么都不做!”
听见朱桢这么一说,周连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之前我们也想过专门开设一家制造电报台的工厂。”
“不过就算我们把现阶段度过了,那后续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的电报台,那整个工厂岂不就废了?”
“这样算下来,其实根本就不是最划算的解决方案。”
周连平说的这个问题的确没错。
刚才在思考的时候,朱桢的确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之所以还会继续选择使用此方案,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不必担心,新工厂可不只是能够建设电报台,名字也并非电报台厂。”
“新工厂命名为机械厂!”
“以后就负责生产综合性的零件,只要有相应的规格都能生成。”
“并非是单独生产某一样东西。”
朱桢这样的安排,便能够很好的解决后续不再需要数量众多的电报台的问题。
周连平一听,同样觉得安排的挺不错。
只要是任何机械性的零件,并且有统一标准。
机械厂都能够进行生产。
即便是那些没有统一标准的,也可以进行定制或者拟定新的标准。
如此一来,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工厂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