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归顺仪式结束之后。
朱桢便让家里全部都先武昌。
自己则是与巴欲和苏南达继续在应天府多待几日。
考虑到仪式结束之后,暹罗这边还需要回去与国王利泰交接。
苏南达便建议让官员们带着文书先回到暹罗,自己与巴欲继续在大明多留几日。
这样一来。
便可以在不耽误正事儿的情况下,满足兄妹两个的意愿。
在应天府,朱桢带着二人一起周边大街小巷,甚至还得到了朱元璋的准许,在太子的陪同下一起在宫内参观。
当然,只对外开放一部分。
皇宫禁地,自然是不能够涉足。
这一行,让巴欲和苏南达见识到了大明皇家的厉害。
他们非常感慨,就算暹罗不归顺大明,大明也不会攻打他们;就算再用个一百年,也不太可能达到大明现如今的高度。
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自然不用想。
科研方面的成就,那就更不用多说。
不管是哪一方面,都不可能超越大明。
所以说,当初暹罗国王选择主动臣服于大明,避免暹罗的老百姓们受到战争的影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双方若是真的打了起来,暹罗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
等将应天府这边光的差不多了,朱桢便带着巴欲和苏南达一起来到了武昌。
这里作为朱桢的主场,自然是要给二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今日带二位来到武昌,咱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不再王府,而是在渡口!”
作为武昌目前最主要的商务贸易往来之地,渡口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最为繁荣。
有了电灯的加持,渡口这边日日夜夜都在忙碌着。
武昌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起来,渡口这边至少占据了三成的因素。
当巴欲和苏南达来到渡口的这一刻,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渡口这边,非常多的昆仑奴们在不停的搬运物资。
右边的是将武昌的物资搬运到船上。
左边则是将船上的货物搬下来。
从左到右,一气呵成。
等物资装载并且清点完毕,随便往右驶出渡口。
如此井然有序,安排的十分妥当,更不会出现拥挤堵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