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英明。”
朱标笑呵呵的从袖中摸出一份奏折。
“这个是老六发来的。”
“你们这些家伙就没一个给朕省心的。”
朱元璋满脸气恼。
一把抢过奏折,拆开一看。
眉头不由得微有皱起。
朱桢发来的奏折内容十分简单。
就是建议自己这位老父亲每年派遣一部分工部的官员前往朱桢的封地进行进修。
说白了,就是学习一些相对于前沿的科学知识。
每一次培训为期三个月。
察觉到这一次朱桢发来的奏折说的是正事。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收敛。
整个人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以来,朱桢在武昌城中的种种发展有目共睹。
其中,除了朱桢自己确实很争气之外。
朱元璋知道,想要搭起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手下要是没有点人才自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锦衣卫还每隔一段时间会定期汇报。
因此,朱元璋很清楚朱桢手下那些人的能耐。
“若是将工部的那些官员派去学习,应当能够学到更好的技术用于改善民生。”
想到这里,朱元璋目光落在朱标身上:“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父王,工部那边自然是要派人去的。”
朱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
“这几年来,武昌城的变化可以说得上是翻天覆地。”
“不但从城中的主干道,就连蔓延出武昌城通往各个重要省份的官道也都使用水泥路修筑。”
“除此之外,城中居民已经有不少有钱的富商可以使用电力进行照明。”
“不像我等在京都想要让灯光照明,还得依靠发电机来发电。”
稍作停顿,朱标又开口道。
“而且,六弟的本事还不止于此。”
“他兴修水利,在周边已经修建了一座大型电站。”
“而且这个电站还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规模。”
“同时,六弟还派人在我大明朝四处考察,听说后续他将会在川蜀之地修建一道名为三峡的大坝,用于缓和长江水流。”
“若是真能做成的话,那么我大明朝又将获得不知多少亩适合耕种的沃土。”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虽然并未流露出太多情绪。
但是心中却已经有些震撼不已。
朱标一句句话语说的虽然十分轻巧。
但是,作为一个英明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