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悄然降临。
秦岭山脉一夜间被霜染白,陈家村的早晨也变得格外安静。
蜂群进入冬眠,蜜箱被加厚棉布包裹起来,整齐码在后山棚下。
罐头厂的炉火却没有熄,靠着地里最后一批苹果和山楂,仍在紧张地进行着季末生产。
虽然产业已步入正轨,但陈鹏飞没有放松。
他知道,一个村能不能真正靠产业站稳脚跟,不仅靠一时的热闹,更看得长、走得稳。
清晨七点,陈鹏飞准时推开村大队办公室的门。
“支书,我把年底分账方案初稿写出来了,你帮我看看。”
他把厚厚一摞文件放在桌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陈支书接过,一页页翻着,脸上的褶子也随着字句舒展开来。
“你小子搞得这么细?工分、出勤、原材料入股、厂区设备投入、分红比例……啧啧,比我年轻时记账还细。”
“这第一年分账,不能乱。”
陈鹏飞低声说,“大家伙是真拼了,不能让一户寒心。”
“是这个理。”
支书点点头,又问:“你想哪天开分账会?”
“十号,腊月前。”
陈鹏飞答,“正好厂子这季最后一批货做完,清点完库存,把账一结,把工分一兑,年前让大伙心里有个数。”
“行,我来安排。”
……
十号的上午,陈家村大队部门前堆满了人,男女老少簇拥着挤进会议室。
门口墙上贴着红纸黑字:“陈家村合作社第一届年终分账会”
。
会议室里桌上摆着罐头、蜂蜜样品,还有刚打印好的分账清单。
村民代表、女工组组长、蜂农代表都在,连年纪大的陈奶奶也被陈鹏飞请来,坐在前排。
“大家安静!”
陈支书清了清嗓子,“今天是个头一遭。
陈家村第一次以‘合作社’身份分账,谁干了多少、得了多少,都是账上来的,不含糊、不糊弄。
陈鹏飞来讲。”
陈鹏飞站起来,拿着话筒,语气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