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送行的乡亲不少,谁都知道这是头一份。
有人悄悄说:“陈家村这次怕是要出名了。”
路上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个村推荐的代表,一个是种蘑菇的,一个搞手工编织的。
两人听说陈鹏飞搞的是汽水罐头,一路上眼神都带点复杂。
“汽水?你真能做出来?”
那蘑菇村的老魏忍不住问。
“做出来了,蜂蜜口味的,还能放气泡。”
“真神了……”
车过山路,穿过县道,一路驶向南边的市里。
中午,车队进了丹江地级市。
省轻工业厅设展地点在丹江文化礼堂,红旗飘飘,门口挂着巨大横幅:“1960年度县域轻工成果展”
。
陈鹏飞下车时,看到人来人往,头一次有点紧张。
带路的是县轻工业站的李站长,他边走边嘱咐:“等下有人来采访,你就按我教你的说,‘为国家减负,为农村创收’,别多嘴。”
“嗯。”
展区内,布置得五彩缤纷,罐头摆成小山,汽水装进玻璃瓶,一排排立着,后头插着标牌:“陈家村蜂蜜汽水”
、“陈家村自制水果罐头”
。
不远处,一个穿着浅灰制服、带眼镜的年轻记者正拎着照相机四处拍照,突然就朝陈鹏飞走了过来。
“同志,你是这个蜂蜜汽水的负责人?”
陈鹏飞站定,想起李站长说的那句,抿嘴一笑:“为国家减负,为农村创收。”
“为国家减负,为农村创收。”
陈鹏飞把这句话说得字正腔圆,憋红了脸,像背课文似的。
那眼镜记者愣了一下,随后笑了:“同志,您叫什么名字?是哪儿的?”
“陈鹏飞,丹凤县陈家村。”
“汽水也是你做的?”
“是。”
“用的啥原料?”
“蜂蜜、橘子、柠檬、食用碱。”
记者笔头“唰唰唰”
地记着,忽然抬头问:“你说什么?食用碱?”
“嗯,就是做面条用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