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你怎么搞来的?”
一旁的会计瞪大眼,这可是稀罕物,现在连市里都很难调拨玻璃瓶。
“省里批的。”
陈鹏飞语气轻描淡写,心中却明白,昨天魏局长那几通电话,分量不轻。
他一声招呼,陈强、陈东等十几位壮劳力过来卸货。
还没等他开口,芳兰已经带着五六个女人从蜂场走来。
“这里不缺人,我带她们来帮忙的。”
她手里还拿着一本小册子,是昨天晚上自己手抄的《蜂场操作记录本》。
陈鹏飞笑了:“你们这些女工倒是比男人上心。”
“那是,我们也要挣钱吃饭。”
芳兰笑着顶回去,眼神坚定。
卸货时,玻璃瓶一个个搬进仓库。
每放下一箱,陈鹏飞都要亲手检查有无破损。
他知道,等汽水厂正式开工,每一个瓶子都得当个宝贝供着。
而另一边,蜂场也开始运转起来。
芳兰把自家院子隔出半边,挂上“蜂场筹备组”
红布条,还专门请三婶刘秀华帮忙做了几身蜂帽和帆布罩衣。
女工队不大,九个人,芳兰、三婶是主力,还有陈奶奶也来凑热闹,说她“蹲不住,看人干心里痒”
。
芳兰给她安排了喂糖水、挑蜂蜡的活,不累,还能让老人觉得有参与感。
“嫂子,你看咱这些蜂,真有用啊。”
一位女工端着蜂框笑着说。
“当然有用,以后这一瓶蜂蜜能换半袋玉米。”
芳兰一边整理蜂箱,一边认真回答。
“芳兰嫂,这事咱们都听你的,往后你说咋干咱就咋干。”
蜂场女队就这样立住了规矩,也立住了信服。
到了下午,陈鹏飞换上干净衣裳,准备去县里参加一个“工厂筹建专项对接会”
。
这次不比前几次,是县里各乡镇点名的产业对接,除了他,还有七八个镇的代表也要参加。
县工业科的杨科长前几天来过一趟,对罐头和汽水厂极感兴趣,还专门看了蜂场。
走的时候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得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