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一代一代春天 > 第13部分(第3页)

第13部分(第3页)

余怀写李香君寥寥几笔,而孔尚任在《桃花扇》里则对她大书特书。因此,自公元1699年《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以至于成为了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可见浪子文笔固妙,雕虫小技耳,大家风范才是君子所能为!

吴梅村为闺阁立传,陈寅恪颂红妆,同理也!正是“粉堕百花洲”,是哭苏州之大火后的地震沦落也!

(3)李香君与鸳鸯的刚烈

《桃花扇》的煽情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侯方域是翩翩公子,在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来金陵后,由阉党阮大铖出资托杨龙友引荐而交识了香君,两人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后二人同心抗阮,侯则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南京失陷,香君逃到栖霞山,侯方域降清。但杨龙友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李香君不从,一头撞在石柱上,鲜血滴在侯公子的香扇上,杨龙友点化成桃花扇。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里也有同样描述: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鸳鸯与尤三姐的理想一样,是要做大老婆,不要做小老婆,是要平等也!“八艳”都是小老婆的命,但心里却都是做大老婆的念头!

鸳鸯后来上吊,如同香君撞死(“红梅花”诗有云:“冻脸有痕皆是血”),都是小说描述,并非生活本身!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花,商丘人,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侍卿,父侯恂为明未户部尚书,明末四公子之一,后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

侯方域在《李姬传》中这样写道: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孔尚任则在《桃花扇?却奁》中把李香君小看阮大铖变成柳眉倒竖怒发冲冠:“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

李香君的反照:文不如妓!禄肥红瘦!

想要知道《桃花扇》主旨,一定要看他描写的故事的历史背景!

复社是明末江南士大夫继东林党之后发起的主张改良政治以图谋挽救明王朝的政治文社集团。公元1629年复社领袖、太仓人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集郡中名士,并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并而成复社,后多次在苏州、南京等地举行*,成员遍及海内。张溥公元1641死后,云间派陈子龙是“老大”,后抗清,公元1647年被捕后亦投水自尽。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我国古代历史上诸文社之首的复社被清政府取缔。复社规模、影响之大,活动地域之广,居我国古代历史上诸文社之首。

2。冻脸有痕皆是血:李香君(3)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春天,“诗坛盟主”吴梅村主持了在虎丘的一次文人*,调解同声社、慎交社的争端。忽有少年投一函: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

由此可见,吴梅村随后进京降清的心情:半推半就!

看看鸳鸯,看看香君,你就知道:文不如妓!

侯方域留下《壮悔堂文集》十卷,抑郁而死,吴梅村有悼念诗:“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中国文人是最没有忏悔意识的,而侯方域与吴梅村是在这方面是最勇敢解剖自己的!

这也正是《红楼梦》开端给自己当头一棒: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今风尘碌碌”,并不是自贬为风尘女子也,是人生奔波之苦!所以周汝昌等指导拍电视剧的人把史湘云拍成*结局,可发一笑,而妙玉之“风尘肮违心愿”,不是堕落,而是心上尘缘郁结的意思,所以坐乱,走火入魔,哪里有什么被强盗侮辱与拒绝*的争论,都是作者的有意误导!

“今日之茅椽蓬牖”,是中国人都知道的蓬壁生辉的谦词,哪里有什么曹雪芹“著书黄叶村”,拿文章换烤鸭,都是如同美国罗阿婆登月造假里的彩旗飘飘!后面的“晨夕风露,阶柳庭花”才是吴梅村梅园的写照,而比起当朝的红星家的园林,自然是“小屋见大屋”了!

秦淮河畔李香君的“媚香楼”还在,坐落在金陵栖霞山上,但是否是李香君晚年的寂寞地,不得而知!

我倒愿意相信这样的结局比较合理:侯方域接香君回家,但侯父不能容之,侯方域有妻,只得让香君住在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抑郁而死!侯方域为香君立一石碑,上书“李香君之墓”,下写“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而其读书地,则志名曰壮悔堂!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小说胜过历史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