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奋斗到天明什么意思 > 第151部分(第3页)

第151部分(第3页)

香山县学和其他县学大同小异,都是学庙合一的。

所谓学即指县学,所谓庙即指孔庙。

大明尊孔,孔圣的地位比亚圣孟子不知高出多少。

香山县地处广州府,文教与南直隶、江西、浙江那边自然没法比。这边的子弟大多受到父辈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经商,胆子小点走走陆商,胆子大的则做起海商。

陆商相对安全,尤其在这万历年间,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只要肯吃苦总能赚到银子。

海商的风险就大多了,不但有可能遭遇到海上风暴,还有可能遇到海贼海盗,这些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杀人越货无所不做。南洋哪里是那么好下的,一趟下来总会有些人员折损。

当然,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毕竟身份卓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读书的。

广东文教虽然不比最出挑的那几个布政司,但仍是中上水准,比之北面诸省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县尊突然驾临,香山县的学官都惊慌失措起来。

在教谕孔方的带领下,一众训导、生员都来到县学大门前迎候县尊大人。

他们都听说这新任县令年纪很轻,可当他们看到宁修时仍然骇了一跳。这县令竟然如此年轻啊!

看模样也就是十七八岁,甚至比不少香山县的生员都年轻。

“下官香山县学教谕孔方拜见县尊大人。”

孔方冲宁修躬身一礼,神态极为恭敬。

宁修连忙把他虚扶起来,说了些场面话。

教谕主一县学政,地位十分清高,便是县令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孔教谕,本县共有生员多少人?”

“禀县尊。”

孔方渐渐恢复了镇静,慢条斯理的说道:“本县共有廪生十人,增广生员二十人,附学生员五十人。”

一共八十人,倒也不算多!

按照明初定制,一县生员大概是二三十人。但那是明初,明中期以后增加了附学生员,这一部分基本属于捐钱就可以当的。

明末连官都能捐买了,别说区区一个生员了。

“廪生之中,又以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成绩最为优良。”

教谕孔方接着说道。

“学生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拜见县尊。”

众人齐齐施礼。

宁修微微颔首还礼。

孔方捋着胡须笑道:“县尊,这张笛字伯彦,是本地望族香山张家的长房长孙,学问是极好的。”

他稍顿了顿,继续道:“张义字云天,是张笛的族第,学问亦极好。”

“海逸字灏明,王元字伯约,文章皆写的极佳。”

介绍到后两人时孔方绝口不提他们的身世,看来此二人大概是寒门出身。

宁修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何不妥。毕竟大明是一个看门第的地方,要想别人看的起你,除了靠亲娘老子以外只能靠自己。

“儒学之盛乃国之昌盛之兆,汝辈既为生员,当刻苦研读圣人之书,有朝一日好报效朝廷。”

宁修见孔教谕说的差不多了,便开始训话。

他是香山县县令,当之无愧的一把手,由他来说这些自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学生受教了。”

众人齐声应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