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下午北京时间四点钟的模样,天色更加晦暗。北京的天黑得特别的早,背后的城楼子上已经点燃了红色的灯笼。
雪花依旧不紧不慢地落着,仿佛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似的。
片片白雪也被灯光印成了红色,在空中闪烁不停,然后被冷风吹散。
裕王身后的几个阁臣都紧了紧身子站起来,坐了着长时间,他们也僵了。
裕王说起话来不快,一字一句,却显得异常清晰:“圣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天下更无不是的君父。我太祖高皇帝当年教导百官判断讼案时也曾经说过,父亲诉讼,曲在子而不在父;兄弟诉讼,曲在弟而不在兄。也是这个道理我大明朝庇护百兆臣民只有一个君父,而百兆臣子民所供奉这亦只有一个君父。以天下四海为君父修建一居身清修之所,伱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去闹事。”
这段话说的是嘉靖挪用国库里的银子去修宫观一事,这是大道理,无可辩驳。这一百多清流官员平日间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习惯了给人扣的帽子,今天听王爷说出这种道理,却只能认了。
裕王接着说道:“至于国库空虚,民有饥寒,这个过错首先是我的过错,是内阁的过错,是六部九卿堂官的过错。绝非君父之过。我今天当着内阁阁员门的面,向各位,向天下臣民认错。”
说完,就朝众人深深地拜了下去。
眼泪顺着他的面庞一滴一滴落到积雪上,在地上淋出几点。
徐阶、张居正等人也拜了下去,吴节自然也要顺大流。
这下,刚收起了悲声的官员们有开始大哭起来,跪了一地。
监察院的御使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不不不,错不在王爷,是我等的错啊。老臣……老臣这就回家去写一份折子,向陛下请罪!”
“我等愿向陛下请罪!”
众人都纷纷站起身来,转身离去。
张居正在吴节耳边小声道:“吴大人做得好文章啊!”
吴节心中得意,确实,裕王刚才所说的那段话就是自己教他的,想不到效果还如此之好。
正要谦虚一句,眼角却看到那边的城楼上有一袭道袍一闪而过。
吴节心中一惊:“是嘉靖皇帝。”
第四百五十三章逢彼之怒
看来嘉靖皇帝早已经醒过来,也早已经到了大门口,将方才的一幕都看得真真切切的。
方才裕王的表现肯定也落到他眼里了。
裕王的作为都是吴节的设计,效果自然只极好。但是,皇帝心中究竟是怎么看的吴节心中却没有底。
有一句话叫着弄巧成拙,他心中有些隐约的担心。
帝王之心从来都是不可琢磨也无从把握的,伴君如伴虎,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适得其反,却将自己和裕王填了进去。
因为担心,吴节也顾不得回家,强提起精神又回到了玉熙宫嘉靖皇帝精舍。
一进屋就看到房屋正中端正地放着一台铜壶滴漏,嘉靖皇帝身穿着绣有《道德经》五千言的道袍,站在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上面的时刻。
他的头发披散着,香叶道冠胡乱地扔在御案上。
几个随侍的太监一脸苍白地站在屋角,大气也不敢多出一口。
“万岁,西苑大门外的百官都已经散去,陛下无须担心。”吴节硬着头皮上前小声禀告。
嘉靖的目光还是停留在滴漏上,这个时候,铜壶木刻上的申字的最后一道刻度浮出水面,露出酉字,已经是后世北京时间下午五点钟了。
也不抬头,嘉靖的面色显得阴森:“整整三个时辰,嘿嘿,群情激奋,气势汹汹,真要将人都吃下去了。”
他的心情果然恶劣,吴节心中一个激灵,装出一副随意的样子:“陛下,闯宫的大臣们已经知道做错了事情,各自回家写请罪折子去了。”
“请罪,请什么罪。他们什么时候认过错了。”嘉靖抬起头来:“一百多官员。每热那些一份请罪折子,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