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个时候,就有人在后面高声喊:“吴节,吴节,咦,真的是你。”
吴节和蛾子回头看去,就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书生立在他们身后。
这人也就是一个普通读书人,看起来非常普通,看他穿着,也就是中等人家。
吴节如何想得起他是谁,恩恩应了一声。
那书生笑嘻嘻地随意拱了拱手,毫无恭敬的意思:“你还真忘记了,就那年,你我才十一二岁的模样,在学堂里……一起读了两个月书,哎,我是付杨啊,听黄东说你回南京了,果然碰着了。
吴节拱了拱手:“原来是付兄,不好意思,事情隔得太久,还真不记得了,你也是去黄兄家?”
“自然是的。”付杨笑着说:“不是还有几日就是应天府院试吗,以前我们一起读书的同窗都有意参加今年的科举。可这院试不是说中就能中的,咱们十来个同窗考了这些年,竟然连一个也中不了。今日聚在一起,除了要做个文会,更重要的是黄东兄的父亲大人刚去拜访了今年的主考宗师大老爷,说是得了关节。大家同学一场,自然要相互提携提携,一并占粘了这个点光。”
“得了关节,不对吧,大宗师可都是从京城中外派的官员,科举关系甚大,如何会与地方上互通关节?”吴节一头懵懂,他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见过黄东的父亲,连他父亲多大年纪,是人是鬼都不知道,又如何与他通了关节?
“嘘嘘,小声点,仔细被人听去了。”付杨嘿嘿一笑:“吴节,反正你也不考。”说着话,他就指了指自己脑袋:“吴节,你脑子现在如何了,是不是还经常犯些糊涂?”
蛾子听得大怒,正要出言呵斥,一辆马车嚣张地驶来,听在吴节面前,就看到黄东从马车上下来。
第三百八十六章今日良宵会
黄东并没有看吴节,只朝付杨点点头,笑道:“付兄,可有一阵子没见面了,别来无恙啊?”
“是啊。”付杨忙道:“过年以后,一直在家中读书,准备应付今年的院试。家严管束甚严,已经三个月没出过门了。若不是今天听说黄兄设了个文会,还真出不了门。”
语气中带着一丝恭维,他惊讶地打量着黄东所乘的那辆马车,道:“黄兄,这车不错啊。尤其是这匹好马,甚为神骏。况且,内城之中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策马的。”
这年头坐轿子不希奇,可能够有一辆马车,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中原地区本就不产马,一匹好马,价值不菲。马儿吃得又多,食粮抵得上七条大汉。而且,并不是光喂些草就可以的。
每顿都需大豆、麦麸和,必要的时候还需补充动物蛋白。养一年下来,比养十个家人的支出还大。
况且,马儿买回家,还需雇佣专门的马夫照顾。需要建马厩,每日还得骑出跑一跑,如此才不至于将马养成猪。
因此,在明朝能够有一匹马,有辆马车,相当于现代社会拥有一辆劳斯莱斯或者玛莎拉蒂,乘出去,白马配金鞍,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所以,即便在京城的三四品大员中,也有不少人没有养马,出门在外,全靠轿子。
黄东听到他的恭维,心中微微有些得意。用眼角看了吴节一眼,估计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过是一辆普通马车而已,今天良宵会,为了方便接送往日同窗,特意从浙直总督衙门借来的。”
浙直总督就是胡宗宪,总督衙门的总部在杭州。可胡大人一年中有一大半呆在南京。因此,在南京城中另有一座官邸。
“哎哟,黄兄竟然认识浙直衙门的人!”付杨惊愕地张大了嘴。
黄东脸上的得意终于掩饰不住了,故意淡淡道:“小弟同浙直衙门罗先生有些交情,罗先生你是知道的。京城罗龙文大人的堂弟。罗龙文大人这几日正好到了南京,总督府派了车马迎接。今日这车用不上,小弟就借出来使使。”
“罗龙文,是不是中书舍人罗含章罗龙文,他来南京了?”吴节眉头一皱,这个罗龙文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他挂了个从七品的中书舍人的职位,其实却是严嵩的首席幕僚。须臾不离左右。这次吴节前脚来到南京,这家伙后脚就跟了过来。
要知道,罗龙文在严党中可谓是个智囊式的人物。吴节这次领了密旨意南下督促东南军事,这罗龙文跟来,难道也是为了这事?
听到这事,吴节忍不住叫了一声。
黄东听到吴节准确地叫出罗龙文的字号,一呆,旋即又是一脸不屑,这才将目光落到吴节身上:“吴傻子,你走路过来的?”
这种随意的一问。语气中的轻视清晰可感。这年头能够读书的,再怎么也有些家产。今天的同学会,除了几个自己看重的同窗亲自乘车去接外。其他人多是作轿过来的,像吴节这种安步已当车的情形,还真不多见。
吴节自然不同他生气,随意答了一声。
付杨听出黄东语气中的轻视,一笑:“吴傻子脑子糊涂。家道也中落了,也算不得读书人,不过同学一场,见了他,小弟心中也有些欢喜。吴节。今天难得黄东的马车来接,咱们就上车去吧,也享受一下总督府的车驾。”
吴节还没说话,黄东的面上就带着不耐烦:“付杨你生什么事,前面还有几个同窗要接呢,怕是坐不下,你快上车,咱们走吧。”
付杨:“这个……”
吴节朝他笑了笑:“付杨你上车去吧,我喜欢走路。”
推让了半天,付杨终究还是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