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因为战乱断了一段时间。
至今都未曾再通行。
去年年底的时候,朝里有人提出来,不如重整丝绸之路。
凉王的宝藏一事,差点引起夏朝和姜、赵两国的斗争。
若真是打起来,凉王那点东西支撑不了多少时间。
王家又一直以染布为生,先前二老爷在京都发展的还算不错,大老爷在杨柳县虽然不及京都,但是也有自己的染坊。
宁少源前头得到消息,就让宁少海给捎了回来。
看看王大老爷有没有兴趣。
王大老爷知道宁少源既然跟他提了这事,以后肯定会帮忙的,所以当即立断,就着手买山种桑的事了。
宁桃有点懵,“就咱们那十几两银子,跟风不太好吧。”
宁林黑线,“我是想说,你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这路若是通了,定不比海运差,到时候你们盘点什么外邦的新鲜玩意,定能卖得好。”
宁林道:“算了吧,要真想卖得好,那就得去京都。”
在他们这种小地方,一年卖出个两三件怕是都顶天了。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他们还是想点实际的吧。
大牛往嘴里塞了大半碗的米饭,这才幽幽道:“算了,还是倒卖个小玩意,赚点零花钱吧。”
宁桃觉得也是。
其实二狗这一个来回,并没有赚多少银子。
听着二两好听,实际上,除了船费、吃住等等,也就一两银子。
但也的确比在家种地的好。
最主要的是长了见识。
二月初,二狗又随着他舅舅去收山货去了。
这次没有走太远,就在附近的几个县。
宁林他们也进入了县试的考场。
连考五场,每天一场。
宁桃在县学的课也停了,不过可能是宁少源给教谕写过信。
就算大家都在考试,整个县学也都放假了,宁桃也没放,反而是跟着先生从早读到晚。
这次除了宁桃和王大之外,宁林和王家剩下的三只全进了考场。
每天回来,宁林都会本场考试的题目写出来,让宁桃跟着做一遍,而自己则是把自己的答案再写一份出来。
交给先生帮忙看看。
最后一场的四书五经部分,宁桃就没写。
他现在的学习进度还没到那个程度,不过防碍他看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