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温庭筠字飞卿。
与当年的“多情宰相”
李义山商隐,并称合称为“温李”
的花间派祖师。
虽然,没有能够宣麻拜相、登台入阁;但也以国子监祭酒,六门馆学士的身份;广受朝野内外的推崇和礼遇。
尤其是当时正当“尧舜太后”
扶政期间,最好选拔重用寒庶门第、中下品流的官宦子弟,引为国家干城。
因此,那也是温氏子弟、族人,最为得用的美好时代;一度号称是自孔、孟、颜、沈之后,的治学第五家。
身为家主族长的温飞卿,也得以频繁奉驾侍从大内;为三代天子讲经论道,在外闻达于将相公候门第。
而温宪本人,就是这位温祭酒、温待诏的老来得子;也承接了家门最为鼎盛时期的富贵门荫。
当然了,正所谓是潮起潮落,繁华终有尽;人世间的富贵显赫,也是最难以长久的事情。
所幸温飞卿亡故在圣后之前。
所以,尚且年少的温宪,也侥幸承接了最后一点门荫和追赠,获得了比同正七品官身的起步之阶;再转而投考京大上三院之一的文学院,依靠家学渊源和父辈的余泽,很容易就得到潜在的重点关注进而位列翘楚。
待到癸子年的进士科,三试而中之后,他更是达到了人生巅峰;以“身、言、书、判”
入选探花郎之一,为诸进士同年折枝于公卿王侯之家;游街执鞭于首尾;堪称是京华时下最为炙手可热的郎君,人称“温飞花”
。
想要拉他做女婿的富华门第,更是门庭若市的拿着生帖找上来。
但是,已故尧舜太后的余泽和影响,消退的比大多数人的预期还快。
已内定入选学士院东阁,或是翰林馆的温宪;也被人籍故挤到二流的四门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同样是检校、正字的名头,但是相互之间的清贵显赫;却是天壤之别。
因此,他最终取了累世之交的妻子,已故“多情宰相”
李义山的孙女,算是完成了成家立业。
然后,从四门馆编修转任太学,再到国子监;
最后,又在历年的堪磨和铨选中,回到了京大的文学院,成为一位主科的教授;就像是完成了一个人生轮回一般。
温宪也因此看得开来,不再孜孜不倦的钻研仕途;转而收集书着自行研学,指导家门族子的学问。
然后,与那些趣味相投的同僚、师生,一起结成诗社唱和、登游于京畿内外;也算是逍遥淡泊一时。
然而命运的打击和挫折,却没有因此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