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当然,这样行军也只有东吴水军才能做得到。如果换了蜀军或者魏军,光是征集船只就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任务。毕竟要进行那么长距离的航行,可不是随便弄几条渔船能满足要求的。这个时代的大船可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
而东吴水军有现成的战舰可以使用,船只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另外,没有坐过船的人,有很多会晕船,更何况是要坐那么长时间的船,尤其对于魏军这种北方旱鸭子居多的军队,估计有相当比例的士兵会晕船、不习惯船上的生活。
这样一来,他们虽然不用日夜兼程赶路那么辛苦,可是却要饱受晕船的折磨,可能到达目的地后,会手脚发软,比赶了一千里路跟辛苦,更无法作战。而东吴水军早就习惯了在水上生活,这样的航行对他们来说只是小儿科而已。
东吴水军可以顺着长江一路东去,一直到达九江的湖口,继而从长江水系进入彭蠡泽(鄱阳湖的古称)。在彭蠡泽中一直往南走,就进入南昌范围,再从鄱阳湖进入扬汉(赣江),很快就可以到达南昌城。
然而,杨汉河支流众多,从彭蠡泽可以有多条的支流进入杨汉河,最后到达南昌。因为没有办法确定东吴水军会走那条水路,无奈之下,黄叙只好选择在南昌境内进行伏击。几天支流在南昌境内汇合,东吴水军无论走那条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也是南昌城,所以,在靠近他们目的地的地方设伏肯定不会搞错。
靠近南昌城设伏唯一的弊端就是怕城里的守军跑出来,里应外合反伏击蜀军。这是需要黄叙特别警惕的地方,他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这段时间加强了对南昌城的攻势,目的是将他们打怕,让他们不敢出城冒险火中取粟。
经过一个月的建造,蜀军的抛石机已经有八十架,它们现在日夜不停地往城里砸石球、石块,将城里的守军打得抱头鼠窜。为了节省兵力,黄叙就地“征集”了不少当地的青壮过来帮忙搬运抛石机的“弹药”。
其实抛石机的运作并不一定需要军人来操作,其中大量的工作就是搬运、制作“弹药。瞄准的事情可以交给工匠,另外也需要一些工匠来对设备进行维护。这样一来,维持八十架抛石机运作的,除了一些工匠之外,基本上就是这些当地的青壮,还有少量“维持秩序”的士兵。大量的兵力被解放了出来,用以实施黄叙的计划。
黄叙计划的第一波攻击是在水上。他的打算是用水雷对航行中的东吴战船进行袭击。当初刘厚第一次用水雷对东吴水军营寨进行偷袭成功后,黄叙就对这个东西上了心。
作为蜀军的核心将领之一,黄叙的保密等级很高,他有权知道一些密级很高的事情。水雷在外人眼里是个秘密,是个很神秘的东西,但是对于黄叙却完全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对那一战知之甚详。
后来他向刘厚申请调用水雷,刘厚很大方地派了两个曾经参加过水雷制作的工匠过去供黄叙差遣。于是,黄叙军也拥有了水雷制造能力。为了这次行动,黄叙调动人手,以这两个工匠为技术指导,制造了大量的水雷备用。
正文 赶紧上来请个假
有个亲戚过来玩,一家人去乐园,我将什么过山车、垂直魔环过山车、流星锤、火箭蹦极等等惊险项目都玩了个遍,我发现自己神经真是麻木,兼反应迟钝,没上一个项目都是还没来得及害怕就已经结束了。今天六点多起来,不到八点就出门,回来已经晚上九点,吃饭、洗澡后就十点多了,累得半死,无法再写了,只能断更一天,请各位读者见谅,明天恢复更新。
第二百五十三章 料事如神的黄叙
第二百五十三章料事如神的黄叙
黄叙的第一波袭击就选在杨汉江几条支流交汇的地方,这里其实已经是南昌城的近郊。(古代的河流走向和现代稍有不同,请地理党不要纠结。)交汇的地方比较宽阔,很适合用来做伏击的场所。
诸位看官可能会有疑问,但凡搞偷袭、伏击,都喜欢选择地势险峻、狭窄的地方才好方便下手。像峡谷这种两边有高山,中间道路低,或者盆地这种三边甚至四边环山,中间是低矮的盆地的地形才是搞伏击的最佳场所。可是黄叙为什么偏要选开阔的地方呢?
原因是,黄叙想尽量多放一些敌船聚集在一起,好聚而歼之。船队沿江而行时,是排成一字长蛇阵的,江面宽阔时,了不起就三、四艘船并列而行,遇到江面狭窄的地段,就得一艘接一艘地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船队进行偷袭,只能消灭船队打头的那几艘船。
其他船见到前面受到袭击,马上就会反应过来,做出相应的应对,这样的偷袭毫无意义。要想偷袭取得更大的成果,就需要船队尽量多的聚集在一起,来个聚而歼之。
黄叙猜测,在这个几条支流交汇的地方,就是东吴船队暂时汇合、聚集的地方。果然不出所料,东吴船队从其中一条支流驶出后,前队停止了前进,就在这个河面宽阔的地方暂时停歇,他们要等待后队所有船只全部驶出支流,并开始建立水军营寨。
这个位置其实是最适宜建立水军营寨的,首先,这里的河面足够开阔,在这里建立水军营寨的话可以容纳下足够的战舰;其次,这里离目的地南昌城已经很近,从这里登岸作战可以迅速推进到南昌城下,作为一支援军,这里离主战场的距离远近适宜;最后一点,就是这里是几条支流的交汇处,万一打了败仗,还可以随时逃跑。
而且逃跑的路线有多条可以选择,这会大大增加追击部队的追击难度,也就增加己方逃脱的机率。看来东吴的水军将领是个谨慎的人,能做到未虑胜先虑败,而且预留了多条退路。这支东吴援军的主将正是徐盛,他的确是一位经验丰富、有勇有谋的沙场老将。
上次关索来犯,他就主动请缨想带兵讨伐,结果被诸葛恪截了胡,这次遇到黄叙出兵,他又主动要求带兵,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跟他抢,陆逊也一时找不到比他更够分量、更够资格的将领作为这支援军的主将,于是就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带领这支援军来救援南昌城。
在与刘厚交战时,他吃了hong军的一个大亏,这使他深知蜀军的战力强悍,他从情报中也得知,这次来犯的黄叙部其中有一支部队曾经是hong军的主力火器部队,这使他不得不重视起来,即使在行军过程中,都是小心谨慎的。
可是,他的谨慎并没有为他带来好运,在这个河面开阔,适合建立水军营寨,看起来最不适合偷袭的地方,东吴水军遭受到这次出征以来第一次袭击。
这时候黄叙正在上游的一艘艨艟快艇上,拿着一具单筒望远镜远远地观察着东吴水军,嘴角裂开,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在他这艘艨艟快艇后面,是密密麻麻数以百计的各色船只。
这些船只都是些杂七杂八的民用船只,多数是渔船,也有一些做运输用途,无一例外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相对于东吴水军那些巨型战舰,这些船只能算是大犀牛旁边的小蚂蚱。毫无疑问,这些船都是黄叙临时征用的民船。
蜀军如果乘这些船和东吴水军作战,根本不用打,东吴战舰只要强行冲撞过来,他们皮粗肉厚的战舰就可以瞬间将这些皮薄馅靓的民船全部撞得粉碎。
这些船只原本是停在两岸的,东吴水军派出的斥候船经过这段水路时,竟然没有发现异样。因为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民用船,而且那么小的船,似乎也不可能给强大的东吴水军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