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我是阿斗短剧免费观看 > 第229部分(第2页)

第229部分(第2页)

“喔?此典故路人皆知,备也有所耳闻。”刘备不解问道。

“贫道传授给小公子的也是统帅之法,因此,小公子带兵也是多多益善。500兵恐略有不足。”

“喔?那依仙翁之见,该给多少兵马合适呢?”

“小公子尚且年幼,可先让他带5千兵,日后视情况再行增加。”左慈想起刘厚的交代,至少要5千兵额,否则那么少少兵还不够人家东吴塞牙缝的,还怎样救援荆州?

刘备一听这话,额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你以为兵是那么好养的吗?自己当初入川时带的人马不过万把人,经过这几年东拼西凑的,左收拢右收拢的,不算关羽驻守在荆州的,自己现在四川的人马还不够10万。

强如赵云、马超,分别被封镇远将军、平西将军,平常也不过带兵5000,战时再根据情况分配兵额。本来自己想给刘厚*玩玩也无妨,谁知道这老道一开口要自己给5千兵给个小屁孩玩过家家,还“先要5千,日后情况再行增加”。难道这老道其实是个不通世事的老懵懂?

“呃……这个,左仙翁,这个……”刘备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变得结巴起来。

幸好,人家好歹也是纵横天下的英雄,连曹操也是忽悠过的。当年和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刘备借雷声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可见其人是有急智的。于是,刘备也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左仙翁,方今天下未定,百姓流离失所。而养兵之粮草,皆征用之百姓,备实在不愿再多刮民脂民膏。”说着,说着,刘备逐渐进入状态,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双眼开始湿润。

“老百姓苦啊……备实在不忍心……”刘备不愧为刘备,马*事情和民生扯在一起,表现出自己“仁德”的一面。

“停,停,刘皇叔,听我说,听我说。”左慈一看他要来事了,马上打断他。心想,“又来了,老用这一招,幸好小公子早就教了我应对措施。”

“刘皇叔,不需你出一个铜板的养兵钱,粮饷我们自己解决。”

刘备听到这话,马上止住了快要掉下来的眼泪,表情恢复常态,不愧为四川之主,深得川剧变脸之精髓。

第二十八章 入川

第二十八章入川

汉代冶铁的一项突出成就,就是出现了球墨铸铁,而现代的球墨铸铁要到1947年才研制成功。

百炼钢工艺的日益成熟和炒钢技术的发明,也是汉代钢铁冶炼技术进步的标志。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技术,即将生铁加热到半液体、半固体状态再进行搅拌,利用空气或铁矿粉中的氧进行脱碳以获得熟铁或钢。

运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控制的把生铁炒到所需要的含碳量,然后再加热锻打成质量较好的钢件,从而大大的促进了百炼钢的发展。

左慈让人用百炼钢做成火铳,虽然也可以用,但是百炼钢制作工艺复杂,产量极低,价格昂贵。试想,曹操才不过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有三把宝刀,其中只有一把命名为“百炼”,可见百炼钢的制作难度。

左慈对冶炼技术也不甚明了,因此,刘厚让他多组建一个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主要由技术高超的铁匠组成。其中一个年轻人引起了刘厚的注意,这个人叫蒲元,据说原来是诸葛亮的下属,刘备安排他过来必然有他的道理。

果然,刘厚发现这个蒲元对冶炼、打造兵器很有天分,聪明好学,创意十足。刘厚让他做了冶炼研究小组的头。

不过这个研究小组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冶铁,而是满世界找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煤。

刘厚隐约记得,中学时老师讲过高炉炼铁,是一层煤一层铁这样堆叠上去的。刘厚所知不多,但是也知道炼铁有个关键点是要得到较高的温度。而要得到较高的温度,一个关键是煤,第二个关键是鼓风机。

所以,刘厚让他们尽快找煤,不够人手就去找张飞。张飞听说找煤矿是做那种神枪的关键,二话不说就发散人手去找。

而鼓风机,刘厚打算弄个水力驱动的。刘厚将设计理念跟左慈探讨了三天三夜,直到他理解了水力轮机的原理,可怜的左慈又去和工匠探讨了三天三夜。好在工匠们个个经验丰富,能比较快地领悟到他的意思。

只是传动部件不好搞,皮带传动倒还好说,这个年代弄点动物皮并不困难,但是有些地方要用到齿轮传动的。

齿轮传动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一些高数的知识。刘厚大学时也学过一些渐开线、共轭曲线等知识,不过由于他并不是读机械工程的,因此,并不没有重点去学这些高数内容。

毕业多年,大部分高数知识已经还给老师了。他只能将一些基本原理给左慈和葛玄讲一讲,就让左慈组织有算术特长的人去推导、证明、完善相关内容。

可怜的左慈两师徒,连中学的数学都未完全学会,就给刘厚扔了些高数过来,一时间根本无法理解,只好每人掏出一本笔记本,发挥速记的本领,将刘厚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记录下来。

好在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在左慈两师徒的速记水平也是高手一个级别,放在后世,估计也勉强能做个速记员。

由于有了纸,两人的笔记本不再是又大又笨重的竹简了,变成一本轻便的纸质线装册子,方便携带又好用。

两人视如珍宝,一般都随身带着,遇到刘厚讲解知识就随时记上,遇到自己一些心得也随时记下来,非常好用。

刘厚用不惯毛笔,所以特意找人要了几根鹅毛,在鹅毛杆上缠了几层布条,弄成后世圆珠笔粗细,露出约1厘米做笔尖;蘸着墨写字。

有一次左慈看见刘厚写字,大感惊奇,也依葫芦画瓢造了一支鹅毛笔,一试之下,发现这种硬笔比起软笔来,写字速度快上不少,虽然字写得难看些,不过很适合用来做速记。

由于刘厚担心时间拖得越长,自己懂的知识就会忘得越多,所以,这两年刘厚疯狂给他们灌输各种科学知识。这就导致速记成为左慈和葛玄首先需要掌握的技能,两人在这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并且还得到过刘厚的指点。

刘厚指点他们,用某些简易的符号代替某些词或某个意思。为此,两人还专门编制了一些常用词的简易符号对照表,只要背熟了这些符号,速记时就可以大大加快速度。事后再整理笔记,将这些符号的意思补齐在笔记里,就能成为平常人都能看得懂的笔记。

他们这一做法,不但创建了速记这门学科,还为以后创建密码学打下了基础。

随着刘备配给他们的人手越来越多,刘厚建立起更多的研究小组,将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不过似乎大部分的研究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像冶炼,还停留在找矿阶段,至于什么高炉,刘厚压根没想在荆州建。其他如水力轮机等很多研究都一样,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小模型制作阶段,刘厚并没打算将它们现在就实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