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稍微考校了一下他们,发现他们的画技稀疏平常,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是,那可能随便哪里一扒拉就扒拉个才子出来。这年头才子可不是满大街都能找到的。
想想也正常,他们都是寒门士子,就算是天才又怎么样,他们买不起纸张练习画画,平时不是找根树枝在沙地上练练字就是拿根毛笔蘸水在青石板上写写画画。这样都能练出一手好画来就见鬼了。
不过刘厚也不是要求画什么精工仕女图,画武功秘笈,关键是把人物的动作清晰表现出来就行了。
其实刘厚是不懂画画的。后世他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年代,音乐课和美术课变得可有可无,学校将这两门课能省就省。
他家境也不富裕,家里也没钱给他上什么课外兴趣班,所以,造成他对这两门技能完全的缺失。音乐都还好一点,毕竟他好歹赶上了港台流行歌大行其道的时代,从各种渠道听了不少歌,虽然还是缺乏音乐的基本知识,不过好歹能哼几句。
但是画画他完全两眼一抹黑,动画片看了不少,但是画画和看画完全是两码事啊。
刘厚先把后世见过那种简笔画和漫画的情况给两人说了一下,由于刘厚缺乏画画上的基本知识,所以也说得不清不楚。
这可把两人难受死了。两个人按照刘厚的要求画了一幅又一幅,刘厚总是觉得不满意,碍于刘厚的身份,两人又不敢有什么怨言,只好老老实实地重画,再重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刘厚也讲得口干舌燥,两人更是画得手部酸软,画出来的东西终于勉强满足刘厚那种后世漫画审美观。两人看着自己的作品,不由得面面相觑,这画好看吗?一点也不觉得啊?
没有办法,这代沟有将近两千年呢。不过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小公子那是什么人,益州之主的未来接班人,他们不过一介贫民,能得小公子收留已经是大恩大德了,人家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之所以一定要让他们画简笔画,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工作量。毕竟简笔画寥寥数笔就能完成一个图案,将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而一本拳谱,涉及的动作很多,如果每个动作,都要用繁复的中国画手法画出来,还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刘厚最是没耐心,想到要办的事,总恨不得马上办成,所以他不想让这两人将时间浪费在画一些没用的细节上去。
第九章 免费医疗?
第九章免费医疗?
“神医,现在百姓医院已经聚集了华佗等10多位名医。并召收了100多位学徒。这些学徒均为10来岁的识字少年,华佗已经将他所著的《青囊书》拿出来教授这些少年,各位名医也纷纷将自己的拿手本领编印成册,轮番教授这些学徒。”
中年文士继续给张仲景解释医院的事情。张仲景大受触动:“如此多良师益友,假以时日,这批少年必能成材。”
“没错,小公子也说,只需要4、5年,这些少年学徒便可以独当一面。到时候就可以将他们派往各处,救治各地病患。如此,不胜过神医你一个人单打独斗吗?但是小公子也说了,要论对疠疫、伤寒诸病的诊疗,张神医可称当世第一人。不知神医可否愿意去教授这些孩子?”
“教,当然教!”张仲景鸡冻了,中年文士给他描画了一副美好的前景。按照这种方法,4、5年就可出百十个神医,再过4、5年又出百十个神医,到时候还怕病患得不到救治吗?
古时候的医生少,医术水平高的医生更少,原因很多。师承是一个原因,那时候没有医学院一说,很多大夫都是从小跟着师傅抓药的童子,从师傅手上一点一滴学回来的医学知识。
所以多数大夫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与天分。若师傅水平高还好,遇到困难能得到师傅的有效指点,若是师傅水平臭,不把你指入歧途就不错了。
更有些人是自学成才的。所谓不为良相亦为良医,古时的读书人,有些人考取功名无望,干脆转行当医生了。为良相是治国,良医是治人,治国不成,退一步治人也凑合。医书文字虽然晦涩,但是对于学过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来说是很容易懂的,学起来比一般人简单多了,所以历史上很多名医都是这么出来的。
据说华佗就没有师承,他原来也是个“士人”(即读书人),少时曾在外游学,后来沉迷医学,一心钻研医术反而不求仕途了。
可想而知,靠自学成才有多难,尤其是医学,必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成就一个“良医”,靠闭门造车在家再怎么苦读医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更何况,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甚至根本还没发明印刷术的时代,医书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基于上述原因,古代,医生少,“良医”更少,医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刘厚一个医院(包含了医学院的职能),解决了医生的师承问题。不但是简简单单解决了师承问题,更是可以集中多位名医,取长补短,密集式灌输当代最先进的医学知识给那些学徒。焉有不出“良医”之理。
张仲景一听就知道这个方法的优越性,当然,前提是要这些名医能无私奉献。张仲景不知道的是,由于左慈师徒相继捣鼓出造纸术和印刷术,教科书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慢着!”张仲景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个什么百姓医院是给百姓看病的,这我相信,但是,目下正逢乱世,百姓多有流离失所,很多百姓连果腹都难,敢问尊驾,到这个百姓医院看病,收费几何?”
其实,张仲景言下之意是:能免费看病吗?如果免费看病,财政怎么支持?他自己干过这方面的事,当然知道,救治这些流民,财政负担有多重,以他举长沙一郡之力,面对这些流民,也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神医放心,小公子设立的百姓医院,已经考虑到贫民问题。在百姓医院看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有支付能力的人,自然还是需要付钱看病的。”
听到这里,张仲景也暗自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认同的,而且他做得更绝,对有钱人,经常是收重金才肯上门去看病的。
例如上次给甘夫人看病,他就收了刘备10两金,放在21世纪,,差不多10万元了,不可谓不贵。给吴国太治病竟然就收了一颗夜明珠,这种东西直接就属于无价之宝行列了。
当然,你也许会说,10万元算什么?现在住个院,没几万元出不来,10万元也就是个小病的规模,若生个什么大病,做个手术换个肾什么的,几十万还不一定搞得定呢。
可是,你要知道,现代医疗那么贵,很大程度是因为使用很多大型仪器设备的原因,这个检查那个检验。如果动手术,整个手术室乃至于所有使用的器材辅料,全是无菌的,这些东西那样不是钱堆出来的。
但是张仲景给人看病,不过是望闻问切,连个听筒都没有,要说有仪器设备,就是几根银针了。把把脉,翻翻眼皮,拿起毛笔刷刷刷开个药方,如果这样也要收10万块,搁在21世纪,就算你自称是御医后人估计也没什么人肯给吧?
“而对于没钱支付的人,我们会先让他们治病,所耗费的医药费,等他们痊愈后,会安排这些患者或者他们的亲人做工,以工钱偿还之。小公子在成都郊外开垦了很多药田,大量种植各种常用药材。还有,小公子也开设了一些工坊,那些没钱治病甚至没钱吃饭的贫民,小公子就收留他们在药田耕作或去工坊做工。”
“喔,这种植药材倒是个好方法,唉,怎么我就没想到呢,这样一来,药材价格必然会大大下降。只是这工坊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种植粮食?”
“因为看病付不起钱的人太多了,药田一下子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手,因此小公子就将一部分人安排到工坊做工了。这个工坊是生产各种日用品的,如鞋啊、衣服啊等等。因为成都平原肥沃,土地早有人耕种,战火基本上没有波及这些人家,没有多少人丢弃土地逃难。因此,也没有多少荒地可供屯田。”
事实上,刘厚的工坊生产的东西多了,什么纸张、书本、水泥、火药、枪炮等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