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我是阿斗短剧免费观看 > 第29部分(第2页)

第29部分(第2页)

这六部基本上能包括了封建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旧社会差不多够用了。不过,由于刘厚的到来,必将使社会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种情况下,六部有可能就不够用了。

例如后世工业部的职能就和工部不一样,再例如国土资源部、商业部这些部门的职能就是六部不包括的。

当然,也可以扩展六部的职能,采用归纳的方法,将一些新兴部门的职能赋予给这六个部,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得一些部的职能极其复杂,甚至会像那个太常寺一样,管的东西又多有杂。

但是,直接用后世的部委作为朝廷的新架构的话,部门又太多了,后世国务院组成部门有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这些名目繁多的部门机构连刘厚这个后世来人也数不清楚。

例如刘厚刚设立的宣传部,在后世宣传部其实并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属于dang的机构,可是刘厚就将它混淆了,当成了政府的机构来用。实际上,按照刘厚对宣传部的功能设想,它是负责引导舆论导向、新闻审查、出版物审查的,那么它应该是和后世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似。

想来想去,刘厚还是决定不下用那种架构,于是只好暂时搁置争议,留待以后再解决了。反正这个事情也急不了,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是他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总还要和诸葛亮等大臣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第一百四十三章 终于记起报纸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终于记起报纸了

上回说到,魏、蜀双方各发动御用文人抹黑对方的大佬,可是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手段极其落后,这种类似谣言的东西,只能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

具体来说,就是在两国各自的少数文人圈子里传播,广大黎民百姓多数连大字都不识一个,也没有人跟他们说这些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国家大事”,那些传言在黎民百姓当中自然也就传播不起来了。

也许想对广大黎民百姓进行某种思想或者某种观念的传播,采取太平道那种方法,让传道者走村串户地到各个乡村中进行传教会更为有效。

刘厚自然是不满意现在这种落后的信息传播效率的,他对后世的先进宣传工具也算略有了解,也知道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这个世界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宣传工作搞好了,有时候是可以发挥出巨大威力来。

电视、广播、网络这些东西他自然是无法搞出来的,但是报纸现在完全可以先办起来。想做就做,领导一拍脑袋,下面的人就要跑断腿。刘厚一声令下,马上从成都征集一批读书人到荆州来。

这些读书人多数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也有一部分是学院成立时,年纪已经较大,已经受过传统私塾教育,后来再进学院补学物理、化学、数学知识的人。这些人比起那些才十几岁的,单纯受学院教育出来的毕业生,年纪更大,社会经验更丰富。

这些读书人坐船从长江顺流直下,没几天就到达荆州。刘厚亲自接见了他们,对他们面授机宜,讲解了报纸的概念,作用,还有运作的方式。甚至连广告的理念也一股脑灌输给他们。

毕竟有了广告收入,以后就不用朝廷一直掏钱养着这班人了。报纸的印刷费用也不低,报纸如果要普及又不能卖得太贵,能赚回印刷成本就不错了,所以光靠卖报纸赚不到多少钱,那样一来广告收入就显得很重要了。

这些读书人都属于不得志的读书人,突然得到皇帝的接见简直喜出望外不知所措,可惜他们听着皇帝讲述这叫报纸的新鲜事物如听天书,这种在这个时代完全没有的东西,他们一时也无法理解太多东西。

刘厚有点无奈,毕竟这种东西太超前了,他们一时半会听不明白也是正常的事情。幸好左慈传下来有记笔记的习惯,这些人都在学院学习过,也许其他本领学得不怎么样,但是这个记笔记的习惯倒是学得十足十。

皇帝开始训话,他们每个人都掏出笔记本来,一字一句地将皇帝的讲话记录下来。看着面前这些如同后世开会时,记录领导讲话的乖宝宝,刘厚明白,这些人一看就是唯唯诺诺,为上官马首是瞻、很“听话”的顺民。由这些人来办报纸,他心里对将来的新闻自由已经不抱一点期望了。

领导讲的话,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更何况是皇帝让办的事情,更是要尽心尽力,严格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刘厚费了半天的劲,总算让这些人明白了个大概。他们纷纷表决心,一定要帮皇帝办好这件事。

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现在急着要用到这个宣传大杀器,先草草上马吧,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以后再慢慢改善。于是,刘厚命这些人先把报社办起来,并答应他们,以后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随时求见自己请教。

刘厚现在对报纸也没有太大的要求,他们列了个列表,给这份报纸搭了个大概的框架,暂时给报纸设置九大栏目。

其一个是刊登一些朝廷发布的政令,还有时政要闻等。

第二个就是让编辑们去找一些名士约稿,让这些名士专门针对某件事谈谈他们的看法,这就相当于社论了。现在就有一件现成的事情让他们去发布评论,那就是司马懿和曹丕勾结鲜卑这样的外族蛮夷,劫掠北地汉民的事情。

这些名士平时都喜欢夸夸其谈,甚至写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只不过,一般情况下那些文章都是自娱自乐或者拿给朋友看看而已,很少有能刊印成书出版的。

现在听说自己的文章不但可以刊印,还可以通过报纸传播到全国各地,让天下的读书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文章,他们那里有不愿意的道理。别说还有润笔费拿,就算让他们倒贴钱也肯。

而写些花团锦绣的批判文章对他们来说自然也没什么难度,只是那个命题作文让他们有点不爽,因为这有碍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

不过相对于能出版刊发全国的好处来说,这样的小问题自然是可以妥协的,更何况,报社的人也解释说,这不是命题作文,这是采访提纲,或者叫定向约稿。

于是,为了能在天下读书人面前露一把脸,这些所谓的名士也就自动忽略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问题。他们浑然不知道,通过定向约稿这个不起眼的行为,他们已经被人引导了舆论导向,他们已经沦为某人的喉舌,或者说是御用文人。

也许,御用文人在这个社会并不是贬义词,相反是人人向往的高尚职业,“饱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不正是大部分读书人一辈子的期望吗?

第三是刊登一些趣事妙闻,小笑话,民间故事等。这些有趣的小文章有助于吸引普通人的兴趣,避免因为一直都是一些严肃话题和文绉绉的官方文章,使普通百姓失去了兴趣。

可惜现阶段竟然找不出一个能写出这些有趣东西的人来,刘厚只好自己赤膊上阵,将后世看过的一些笑话集锦、故事会、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中的小故事搜刮肚肠地挖了出来,改头换面后给编辑们拿去临时顶缸。

相信自己这些故事一定会启发一些人,将他们引到创作的路上来。第四部分内容就是一些文人士子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

第五部分内容是各类科学知识,有数学、物理、化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

第六部分是各种儒家经典的阐释,由报社的编辑请当世大儒来主笔。

第七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