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我是阿斗短剧免费观看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东吴鸿胪寺的官员每天被刘琰忽悠得欲仙欲死,心中暗自埋怨朝廷的不智,他却不知道孙权这次也是吃了个哑巴亏,不过他应该知道,他想算计人,人家也想算计他,谁算计得过谁,就要看彼此的本事了。

刘厚在处理好这五万东吴兵后,时间足足过去了一个月,原本计划好的北伐足足被推迟了一个月。这令他感到很亏,因为他深信时间就是金钱的哲学,更知道,生命其实就是由一段段时间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推论:金钱等于生命。

现在他的生命被硬生生浪费了一个月,当然是气恼异常的,不过后来想到,这五万东吴精兵可以为自己带来不少财富,或许可以弥补一下自己的一个月生命损失时,心里才好过了一些。

他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榨光着五万东吴兵的剩余价值,赚回这一个月的生命损失。

一切后顾之忧都已经解决后,刘厚再次挥军北上,这次hong军已经将前期损失的兵力全部补充完毕,还多了朱褒的第四师两万人马,当然,这其中有几千人是东吴精兵。

另外,武器上这次带得更多,主要增加的是火箭弹的数量和大量的“愤怒的小鸟”弹弓和配套的炸#药包。

这使得hong军的队伍几乎膨#大了一半,其中有大量的牛马车,用以运输各种武器弹药。有了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刘厚有信心可以将整个襄阳城的地面犁一遍。

大军到了麦城,休整了一天后,继续向北进发,到了这里,朱褒的第四师正式作为先锋军跑在前面,刘厚带着中军在后面五十里外慢悠悠地跟着,兀突骨的第二师很不幸地被刘厚任命为后军,也和中军相隔五十里在后面跟着。

兀突骨本来对这个安排是极为不满意的,不过刘厚忽悠他,说司马懿这个人很阴险,最喜欢抄人后路,所以说不定后军比前锋有更多的打仗机会。兀突骨对刘厚的话信以为真,兴冲冲地带着他的第二师跑去做殿后部队了。

也正是听信了刘厚的话,兀突骨时刻想着找魏军的偷袭部队决战,为了及早找到这些偷偷摸摸的魏军,他将斥候撒得很远,满世界找魏军的影子。后来果然给他找到魏军的包围部队,还和他们打了几场大仗,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一路无话,hong军很顺利地再次兵临襄阳城下,朱褒兴冲冲地跑来做前锋,本来希望能捞几场仗打打,立下不世之功,可惜什么也没捞着,这一次还是和第一次北伐一样,一路上没有遇到魏军任何的抵抗。

襄阳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发生了很多场大战,正史上的暂且不说,后世从小受武侠小说毒害的一代对襄阳最耳熟能详的印象就是:大侠郭靖曾经在这里奋斗过,守住襄阳城几十年使蒙古大军无法南下。他的女儿郭襄也是因此城而得名。

这个时候,襄阳也是刘厚不得不攻的大城池,他想进军中原,襄阳是必须先攻下来的,否则,他可不敢放心北上。

刘厚到达襄阳城外后,魏军照样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将hong军包围了起来,而北面是襄阳城,也就是说,hong军四面被围。

但是,这次刘厚没有像上次那样,一知道魏军有埋伏就亡命逃跑,而是选择静观其变。因为经过上次的试探,刘厚已经知道魏军的根底了,同时,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弹药,心里信心十足,相信可以随时击溃魏军一个方向的部队,从容离开。

上次,hong军就是利用火箭炮迅速击溃包抄到南方的部队,迅速逃出魏军包围圈的。刘厚相信这次hong军也有这个能力,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刘厚到了襄阳城下并不马上下令攻城,而是一边让士兵安营扎寨,一边写了封信让人射进城内。信自然是给司马懿的,内容是自己准备了好酒好菜,约他出城会晤。

上次来时,司马懿约刘厚到城下会晤,实际上是想偷偷用火炮轰杀他。这一次,刘厚反过来首先向司马懿发出了邀请。

司马懿又不是傻瓜,当然不敢出城和对头相见,于是回信说最近自己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来,有事情就写信沟通吧。

于是,刘厚又写信给他,跟他说了一大堆诸如大汉正统地位的大道理,然后劝他及时醒悟,弃暗投明过来投奔自己。

这是刘厚劝降的老套路了。这种说辞时灵时不灵,刘厚也不是那种口才逆天的人,也不大懂得心理学、谈判学等知识,干脆照搬他老子刘备那一套,动不动就搬出大义的名份、显摆一下自己的刘氏正统地位来唬人。

ps。生病了,继续2k,真是体弱多病像林妹妹。

第一百六十六章 瓜分

上回说到,郭攸之建议将一部分东吴兵发配到后世越南、老挝这些地方去搞开发。

刘厚对安南的历史略有了解,知道这里和中原皇朝分分合合,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原皇朝强势时,他们就依附于中#央政#府,中原皇朝一旦衰弱,他们就独#立自成一国。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生活的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土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他们对汉人的皇朝认同度很低,他们始终会认为,自己是被侵略、被奴役的一方,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要反抗强权、反抗侵略者。

刘厚的想法就是迁移大量汉人到这些地方,使汉人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些当地土人,使土人变成少数民族。但是,汉人在这些地方,染病率和死亡率那么高,即使给他们再多的优惠政策他们也未必肯前往。

所以,这里历来都是发配犯人的地方。这次,面对着五万东吴兵要处理,郭攸之就想到这个地方。用郭攸之的话来说,让他们去那里屯田再也适合不过了。

这些人都是青壮,又久经训练,身体都是倍儿棒的,他们对疫病和恶劣环境的抵抗力比一般人强了很多,让他们去岭南那边搞大开发最适合不过了。

再说了,就算他们承受不住那里的恶劣环境而死去,那也不是死蜀国的人,无论死多少吴国人,蜀国臣民都不会感到伤心,顶多因为失去了一些壮劳动力而感到可惜而已。

而郭攸之之所以建议将一部分东吴兵发配到岭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岭南地区还有一支军队,费袆一直在扩充他的领南军团,并且不断地向南攻伐,有了这支大军,就可以管制大量的东吴兵了。

各大矿区和岭南,容纳了大部分的东吴兵,但是还是有小部分的东吴兵无法处理,郭攸之打算将他们分散到地方去,由地方官吏对他们进行监管。

接下来的日子里,红军就更忙碌了,不但是作战部队在忙,后勤保障部队也忙个底朝天。一队队的辎重兵被以各种名堂派了出去,一些人被派到地方去,到各县各乡中去收集粮食;

一些人被派到各个矿场去搬运矿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队人马被派到岭南去,对外的说法是,路途遥远而且那边的粮食产量非常丰富,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搬运。

这次去岭南的人马当中,东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