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娃子,我们直接回去吗?”王岳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淡定些。
可他太过兴奋,引得旁边路过的人不时朝他投来古怪的目光。
宋阳淡定地扫了眼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说:“身上带着这么多钱,不回去还留这儿干嘛?怎么,你还想在城里好好消费一番?财不露白的道理你不懂吗?
在城里被抢的事儿可不少。再说了,知道我们身上有大笔现金的可不止胖子一个。
我不敢保证胖子不会打我们主意,更不敢保证其他人没有这种想法。毕竟这不是咱们的地盘,还是小心为妙。”
确实,宋阳虽然表面上跟宋业富很亲近,但对他一直有所戒备。
别的不说,就那两次去隔壁打电话,虽说没下楼,却完全是做手脚安排人手的好时机。
三人出了收购站,就更方便了。
甄凌峰看了王岳一眼,说:“铁蛋,别瞎想,阳娃子说得对,还是早点回去才是正事儿。”
王岳赶忙解释:“我哪有瞎想,我就问问是走山路还是坐车。好歹我也跟着阳娃子来过这边几次,大大小小的事儿也碰到过,我怎么会不懂这些,我没那么不懂事。”
“走山路又累又费时间,米仓道那些深山老林里最容易出事。而且洪涝过后,我们就没再走过,都不知道之前架在山崖上的栈道和河沟里的小桥还在不在,我估计很难走通了,还是坐车好,又快又安全。”
对于米仓道,甄凌峰最为熟悉。别的不说,那些山里的小店铺还开不开都不知道。
宋阳也觉得不该走米仓道,在他记忆中,好像就是因为去年的洪涝,冲断了那些山间便于通行的栈道、小桥之类的设施。
再加上公路早已开通,走米仓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实际上,他们之前走过几次,已经感觉到米仓道很荒凉,以后只会更荒芜,不可能再有往日的热闹。
以至于过不了几年,老一辈熟悉这些山间小路的人离世,年轻一辈虽知道山里有米仓道,却不知道它的起止路线,这条古道也就渐渐被疯长的藤蔓、荆棘和树林所掩盖。
就连后来电视台探秘采访,找山里人做向导探寻米仓道,都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在山间存在了上千年的古道,仿佛它被遗忘了一般。
后来还是经过多方探查、资料考证,才顺着山里留下的痕迹重新串联起来,开发成旅游路线,但游客依旧寥寥无几。
这时王岳又问:“那我们是去车队找车,还是发电报给宋志远?那家伙不是说,用车随时找他嘛!”
宋阳也在纠结这个问题。昨天他就想给宋志远发电报让他开车来接,可那时邮电所已经关门下班了。
现在发电报,就算宋志远能很快收到,从桃源镇赶过来也得几个小时。
而且万一宋志远没收到呢……这家伙可是车队主任的孙子,有活干肯定少不了他。
但找本地司机,宋阳又有些不放心。可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吧。
宋阳希望自己不是过于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