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宋阳拿起刀斧,再次下到石崖下那片荆棘与藤蔓交织的棚子里,继续昨天未完成的清理工作。
甄凌峰也跟着下来帮忙,将那些被砍断或割成小段的枝叶抱到一旁。
这活儿可不轻松,花了大半天时间,宋阳才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荆棘藤条清理干净。
随着清理工作的推进,一棵棵崹参逐渐显露出来。
宋阳粗略数了一下,单是五匹叶的崹参,就有三株,四匹叶的有十五株,三匹叶的多达四十三株,二角子更是数不胜数。
刚开始清理这片地方的时候,宋阳只是有些小兴奋,但随着清理的深入,他心中的惊讶越来越强烈。
尤其是当他看到石崖脚底那株六匹叶崹参时,整个人激动得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些崹参分布得如此密集,简直就像是有人刻意在此播种培育的一样。
若不是亲眼所见,任谁听了都会觉得难以置信。
不过,仔细想想,宋阳也明白,这些崹参能在这儿长成一片,其实也有其合理性。
“崹”本意是缓坡,这意味着崹参通常生长在缓坡地带。
然而谁能想到,在这石崖下边相对陡峭的崖畔上,竟也生长着这么多崹参。
而且,崹参喜好阴凉且散光充足的环境,一般多见于大树林里。
而这山沟之中,阴凉条件丝毫不差,那些荆棘与藤条相互交织形成的大片蓬子,内部散光分布均匀,刚好满足崹参的生长需求。
再者,由于这里荆棘藤条密布,又处于悬崖脚底,大型动物很难进入。
一旦贸然闯入,很可能被困其中,无法脱身。
就像之前被打死的豹子,那么灵敏的动物,进入这片荆棘蓬子后,也难以自由穿梭。
估计只有老鼠、蛇之类身形小巧灵活的动物,才能在里面活动自如。
正因为少有大型野物的破坏,这些崹参才得以在此良好地生存繁衍,逐渐形成了眼前这片壮观的景象。
不用说,那株六匹叶的崹参,无疑是这片崹参的“老祖宗”。
这一切实在是出乎宋阳的意料!
他不禁思索,秦岭大山虽然原始森林广袤,但历经这么多年,那些传统认知中可能生长崹参的地方,想必都已被人探寻过了。
今后寻找崹参,不能再墨守成规,仅仅局限于缓坡地带,还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常人认为不可能生长崹参的沟谷、峭壁。
一旦有所发现,很可能就会收获巨大。
要知道,崹参和人参一样,依靠鸟雀等小动物传播种子,其种子传播范围广泛,只要环境适宜,就有可能生根发芽。
所以,不能完全依照老经验行事,思维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多去探寻那些险峻之地,才能增加发现珍贵崹参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