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初期他们会使用密集的战术空中力量取得战争制空权,随后数量不是十分庞大,但非常精锐的地面集群就将开始进攻。
正面战场与空降相配合的突击进行一段时间,受攻击国家的防御力量中的预备队,在他们那股子不要命的猛攻下被调向前线。
为了保证地面军队的行动自由,更多的飞行队也将转场到距离前线不远的地方。
“随后……随后恐怕才是中华进行的,真正作战开始的时候!”
15000艘飞艇,在前导的具有战略打击力量空中舰队的保护下,出现在敌方防御纵深。
占领机场,建立空中运输通道,及空地一体化攻击基地。随后,在对方空中力量基本上被粉碎时,大规模的空运部队,将运输相当数量的轻装甲部队到达。
对那些几乎没有什么实际设防力量的战略要点进行快速攻击,或者对正面防线背后进行刺杀式攻击。
战略空中力量则会切断敌方所有联系,至于敌方提供战争资源的那些重型工业与原料产地,这些地方都如同花朵般,招中华联邦空中力量的喜欢。
或者被空中遮断,或者干脆就被占领。
“这样的攻击方法也许对于地域狭小的国家并不一定有什么大用处,可是他们如果攻击的是国土辽阔的苏联,那么……”
倘若受到中华联邦国防军攻击的是苏联,那么直到目前为止,依然缺乏运输工具尤其是空中的高机动运输工具的苏联军队,依然不会是中华联邦军队的对手。
那条面对着中华联邦的,,依照中华联邦设计并施工的“法兰西防线”花费巨资修建的,被称为“斯大林防线”的筑垒地域,恐怕就将成为没用的东西。
前期的攻击使战略预备队出现在这些防线前后,防守一方的打算自然是在那儿,与敌人在攻击防线受到损失的军队进行战略上的决战。
趁对方疲惫时进行有效的攻击。
“我的天啊,那就会上中华联邦的当!”
想想看,当重兵集团在“斯大林防线”枕戈待旦的时候,中华联邦则使用庞大的空中力量出现在苏联的战争资源区,那战争将会发展呢。
“尤其,他们使用他们的极端武器,直接毁灭了莫斯科……如果按照总参谋部现在的部署,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想到这儿,保尔。柯察金对于眼前的秘密任务就有些不大上心,他认为自己应该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报告给自己的老上司——朱可夫。
43章 战争电视
保尔。柯察金的想法没错,可是这件事对于唐啸安,却有着另外一种重要了。
“那绝对是丑闻,我想我得要赶快了!”
要知道唐啸安是唐云扬的儿子,当战争开始的时候,那许多“三最爵士”从世界各位角落里回归的时候,他难道能够置之不理吗?
“我应该回归联邦参加战争,可是妍梅……”
唐妍梅这个不幸被他爱上的姑娘,难道他能够置之不理吗?
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的《第三帝国与欧洲之心》专题片里,这明出现了一个镜头。
镜头里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用来保卫首都布拉格的军用机场。哨兵正在阻碍试图访问军官的记者,可是这时记者的回答,立即让大家体验到了中华联邦新闻界那些记者遗传的,来自艾琳娜。蓓尔的辣味。
“不要碰我,我是中华联邦的公民。还有,你不能阻碍我进行访问,你知道这是会侵犯中华联邦公民从宪法上获得的知情权……”
这又体现了中华联邦新闻工作的一个特点,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也体现了强国的蛮不讲理。
当然,记者的话不是过是用来吓唬人的。虽然此事一定会引起外交冲突,一定会以阻止一方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而结束。
中华联邦军方并不会轻易用这种在道理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对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洗劫。
但强势外交上的质问与恐吓,那自然一定会有。而且这种冲突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时候,那就只好对不起了。
受到质问的国家,因为中华联邦记者的敬业,往往一年也得道歉好几次才成。
镜头里的哨兵显然并没有什么见识,倘若是中华联邦国防军的哨兵,熟知自己职责以及宪法规定的他们会这样回答。
“小姐,我想提醒的是,您已经站在了军事禁区上,我可以随时不经警告击毙您。另外中华联邦宪法中保障的知情权,并不包括军事行动和军事基地的机密在内!”
哈哈,在外国哨兵面前稍稍的吓唬一下,就可以使他们真正担起心来。
随着记者的高亢声音,仅仅几秒钟一位年轻的军官就出现了。他的出现引起了记者们的骚动,其他国家的记者都围拢过来。
这是一种媒体圈里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中华联邦的记者因为国家的强大与强势,往往会有一些肆无忌惮。
相对包括诸如美、英、法等比较讲理的国家的记者,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一些优秀的记者出于新闻的敏锐触觉,他们往往会追踪中华联邦的记者,也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
不过他们这样的行动,引起在卡瑟。梅林控制下的,全球最大媒体集团的注意时,他们就成了被挖掘的对象。
对于人才,中华联邦的国策,一向是“宁杀错,不放过”。所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