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绾欲言又止,好半晌才开口:
“臣观太子殿下已经开始培养太孙了?太孙确实得这么直白的,只是他和太子不算特别熟悉,怕绕圈子说话太子会糊弄他。
王绾思来想去,觉得打草惊蛇也未必不可。太子殿下和那个意图取代他的李斯是一伙的,若真能惊得太子提前动手,事情就更难成功了,到时候李斯肯定要受
牵连。
王绾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试图借此把李斯彻底踩下去。
反正他又不是太子一党的人,就算太子不行了,他也没损失。
王上春秋鼎盛,何必那么着急站队诸位公子,他完全可以美美地继续当他的相国。等过个一十年大家开始争储的时候,他估计都致仕了。
这么一想,王绾竟然觉得太子倒台也挺好的。
太子不倒,对他来说就是个隐患。一旦王上出点意外叫太子上位,他王绾肯定会迅速被李斯取代。
现在投入太子麾下已经迟了,必然干不过李斯。既然这样,自己还不如一条路走到黑,做个坚定的保皇党纯臣。
扶苏饶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位相公来。
有意思。
扶苏并不知道正史上王绾这个心思其实是出在李斯身上的。李斯忌惮长公子亲善的蒙毅会取代自己,于是铤而走险与虎谋皮干掉扶苏、扶持胡亥上位,最终导致自己被夷三族。
如今风水轮流转,李斯入了扶苏麾下,倒是叫王绾步上了他的后尘,顶替了他的命运。
不过扶苏终究不是胡亥,不会对功臣那么赶尽杀绝。王绾的小心思虽然冒犯到了扶苏,但扶苏也不至于这么小心眼和个注定要跌下去的臣子计较。
他心念电转,故意同王绾说道:
“既然太孙优秀,自然该早些培养。有他在才能加重父亲对我的看重,王相公难道不懂这个道理?”
王绾难以回答这个问题。
太孙优秀确实能给太子增添砝码,可是让太孙这么小就接触朝政,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吧?
王绾越发觉得太子居心不良了。
下个月一公子就要大婚,到时候迟早会有新的公孙出世。如今王上膝下只有三个孙辈,两男一女,却全是太子所出,这是个很奇怪的局面。
太子和一公子分明只差两三岁,儿女年纪却差了十多岁。其中固然有太子早婚的缘故在,但后续公子公主们婚事被拖延到一十多,难道不正是太子在从中作梗吗?
太子到底想做什么?
王绾一时觉得自己有些糊涂了。
太子和王上年龄差距小,连带着太孙也和王上年龄差不大,这种时候拖延弟妹的婚事并没有什么好处。说不定还会导致过些年等王上考虑继承人时,其余公子的儿女正好年岁相当,比太孙更有优势。
毕竟找继承人总不能找个年老的,看着就活不了两年。孝文王的前车之鉴还在,两年内连换三任秦王可不是件好事。
莫非太子真的不打算等王上寿终正寝,决定提前掌权了?
王绾想得头都大了,实在搞不明白太子到底有什么底气敢和王上翻脸。最后他决定不想了,反正他已经做好了明哲保身的准备,太子爱怎么翻车怎么翻车。
扶苏一番话把王绾弄得神思不属,自己倒是高高兴兴回章台宫去了。
秦王政见儿子这么久才回来,便问他爱女是怎么缠着他不放的。原
以为阴嫚问不出来就会放弃,没想到女儿这么执着。
要不就提前告诉她好了?
扶苏却道:
“不是妹妹,是王绾拦下了我。”
秦王政这下倒是搞不懂了:
“王绾?他有何事寻你启奏?”
扶苏回想起王绾皱着一张老脸的样子就觉得可乐,笑了一声说:
“相国担心我要造反上位,逼父亲去当主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