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啦,王庸身边的一众游客忽然齐齐朝着一个方向涌去。
“快点,龙英台的讲座马上开始了!以前听她讲座都是单独付费,现在包含在门票里,很划算呢!”一个香江游客用粤语说着,拉着身边的朋友快步朝着博物院的一个礼堂跑去。
“抱歉!”又一个游客也飞奔着,还不小心撞了王庸一下。
再看礼堂方向,早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客,都蜂拥而入,好像在看什么世界明星的表演一样。
“龙英台?”王庸咂摸着这个名字,也向着礼堂方向走去。
龙英台此人王庸倒是有一些了解,是一位现代女性作家,在湾湾的名气大概仅次于三毛。三毛去世之后,龙英台更是成为唯一在两岸三地知名的湾湾女文化学者。
她很擅长用细腻的文字,去鞭笞社会的阴暗面。曾经有人评论她说:她是一名将火焰烧向黑暗的斗士,她从一开始就选择站在一个孤立的位置,不仅批评政府,更加尖锐的刺穿每一个人的内心。
王庸虽然跟她没有接触,但是对这人印象还算可以。
正巧,有机会听一下免费演讲,何乐而不为?
礼堂内,工作人员维持着秩序,将游客们放入礼堂。只是座位有限,仍旧有许多人不得而入,只能站在外面眼巴巴看着舞台方向。
舞台上,一个中年女人正坐在中间,面带微笑看着台下。
时不时的还跟前排的观众互动一下,语气轻柔,表情亲和。从表面看,这个女作家完全符合国人对于知性的定义。
能够得到这么多人喜欢,倒是也在情理之中。
终于,演讲开始。
舞台后边的荧幕出现了此次演讲的主题。
“一首歌,一个时代”
很显然,这是一个深思熟虑过的演讲主题,最能够触发普通民众情绪的主题。
毕竟没有人不听歌,没有人不对一首歌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人不因为一首歌而联想到特定的人事物。
音乐,从人类诞生之初,就贯彻在人类的骨髓里,不可磨灭。
“好题目!”王庸轻轻赞叹一声。
舞台上,龙英台站起身,笑道:“大家都看到,咱们今天的主题是歌曲。一首歌能够经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是因为它是时代也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脚,它会走自己独属的道路。”
龙英台一边说着,一边按下手里的荧幕遥控。
荧幕之上顿时出现一段旋律:“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姑娘呀,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啊飘……”
却是五十年代在湾湾风靡一时的一首歌曲,叫做《绿岛小夜曲》。
不少听众对此颇有印象,跟着哼唱起来。
龙英台也轻声合唱,嘴角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
第一千一十二章 我的祖国
歌曲唱到一半,龙英台按下暂停键,终止了歌曲的播放。
“诸位,这首《绿岛小夜曲》就带着浓烈的历史印迹。也许有人会说了,这不就是一首普通的爱情歌曲吗?我要说的是:这不是普通的爱情歌曲,正如它诞生的年代,它必然也携带着不可抹去的年代印迹。
湾湾的五十年代是什么样的?我想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绿岛并没有歌曲里唱的这么美好,那时候的绿岛其实是一个关押思想犯的地方。大家都说它其实是一首绵里藏针、抗议当局的歌曲,只不过被包装成了爱情歌曲而已。所以,从这首歌曲里,我们能够看见当年的那种政治氛围……”
舞台上,龙英台侃侃而谈,台下的王庸却是微微皱起眉头。
终于,王庸忍不住举手,示意发言。
龙英台看见熙攘的人群外,有一只手高高举起,但是面容被人群遮挡,根本看不清。
她本能的不想理会。
可是王庸就像是倔强的孩子一样,始终举着手不放,并且其他听众也都看到了王庸,注意力已经被转移到了王庸身上。
无奈,龙英台只能道:“门外的那位朋友,请问你有什么想问的?”
一个话筒被工作人员传递过来,到了王庸手里。
王庸接过话筒,道:“据我所知,《绿岛小夜曲》并不是你所说的那样,带有所谓的政治寓意。这首歌曲的作者女儿曾经在2011年明确指出:这是一首她爸爸写给她妈妈的情歌,描写的是两人的爱情,歌词里也没有涉及任何的政治字眼。仅仅因为其带了‘绿岛’两个字,就武断的认为这是政治歌曲,是没理由的。”
龙英台听完王庸的话,脸色顿时一青,道:“一首歌曲的含义是历史赋予的,有时候作词人未必有那样的想法,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却无形中影响到他的作词,使其流露出了类似想法。这很正常,这种歌曲跟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少见,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谢谢这位朋友的问题,看得出这是一位喜欢思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