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进入腊月。
关中的天气日益寒冷起来。
随着棉花的年产量越来越高,以及华夏商行从西域运回来的棉布。
除了朝廷军需特供。
棉制品开始在京城普及开来。
棉靴,棉裤,棉大衣,棉帽,棉手套等过冬衣物,深受京城百姓追捧。
不过。
在宇文衍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他希望普通的百姓也能穿得上、用得起棉制衣物。
若是单纯依靠神州大地的产出,可能难以实现。
但只需把海外领土开发利用起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南瞻部洲道,西牛贺洲南道,东胜神洲南、北两道。
都可以开垦出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
如此一来,
中原便可源源不断地得到棉布供应。
使得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棉制衣物。
陆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华,让常驻京城的胡人越来越多。
以商贾及其眷属为主,还有使馆官员,留学生。
大多来自东、西突厥,西域诸国,昭武九国,和波斯。
也有部分自南洋诸国、天竺、狮子国的商贾。
随着丝路的不断发展。
自敦煌以东,河西走廊沿途出现了大大小小胡人聚居点。
在宇文衍的授意下。
专门负责河西商贸事务的裴矩,为聚居地胡人制定了“规矩”!
首先便是遵守《大周律》,违者依律论处。
想来中原赚钱,就得守华夏的规矩。
其次是尊重华夏文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传教活动。
再有。
胡人可以为地方官府做事,但不得为官。
最后就是胡人不得养私兵!
宇文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