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出现的具有整数比例的形状。”
西莫。切瓦斯听着微微点头:“有1:1的方形,1:2,1:3的矩形,还有接近2:3的黄金分割。”
“主要玻璃墙面是1:3,灰华岩、大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则接近1:3。”
“这个平面看似简单,可每一处细节却都值得推敲!”
“强调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
画面不断深入反复,白珙桐只站立在舞台上从容的望着台下。
台下不断有分析与评论从一位位大师、设计师、评论家口中冒出。
其中有数目不少的一批设计师看着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心中最是悸动,他们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的理念。
他们痴迷的望着,他们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蕴含于其中且正以大成的手法被展示。
“厉害,了不起。”
杰米。德瑞克大师沉声道:“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其中的设计手法简直可以称为出神入化。”
“有最大的示范性作用!”
“我敢肯定,我们只分析出了它所蕴含奥妙的百分之一!”
“我从中似乎看见了一条道路,只可惜与我的风格却并不相同。”
黑川雅之,从视频中收回视线,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珙桐:“极短的简约正是最有深度的证明。”
视频结束到了尾端,画面停留在最好的一处俯瞰角度。
全场四千三百余位现代派设计师眼睛随即直勾勾的看着白珙桐。
甚至有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脸色涨出红晕,放在腿上的手不自觉的用力抓着。。。
众人脑海中不断有灵感碰撞、绽放。
聚集在礼堂各个角落的记者们觉得作品优秀但却察觉不出更多,但是他们能从满座的设计师们脸上感受到气氛的变化。
于是一张张照片快速被记录下。
“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所秉承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念。”
白珙桐束手立着,视线从人群中扫过,随即缓缓说道:“less…is…more。”
“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白珙桐的话语透过话筒在礼堂内回荡。
每一位现代派的设计师听着白珙桐的每一句话都不用深吸一口气,不敢有分毫的动作,面色严肃听着、记着、琢磨着。
“第二个原则,流通空间。”
白珙桐丝毫不在乎台下的设计师们心中有多澎湃,面色冷静自顾自又道。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这一句话语响起,台下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眼睛却又是一瞪。
对于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的空间完全开创了另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