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松林路地铁站,凌晨1:23
姜晴低头看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
「南城地铁站,b2层,等你一个人。——姜怡」
收到这条消息时,姜晴第一时间给家里打去电话,不料得知姜怡已经“失踪”好几天了。
只是因为姜晴前段时间一直在忙,因为识心研究院的高昂薪资是有代价的,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几乎是封闭式工作,手机、手环等通讯设备都要在工作期间上交。
因为识心研究院的员工不得擅自泄露研究信息,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及500万信用点违约金。
所以姜晴基本上都住在员工宿舍,与家人平时也不怎么联系。
看到这条消息,其实姜晴并不着急。
因为这不是姜怡第一次这样“伪装失踪”了。
姜晴的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没有按下姜怡的号码。
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让她胃部一阵绞痛——三个月前姜怡就用过同样的把戏,那次她发疯似的找了整晚,最后发现妹妹只是躲在闺蜜家喝着红酒看她的笑话。
"姐,你紧张的样子真可笑。"记忆里姜怡的模样在眼前浮现,"是不是又要像小时候那样,在爸妈面前扮演完美女儿了?"
手机屏幕的光映出姜晴苍白的脸色。
她比谁都清楚姜怡的嫉妒从何而起——当年父母把唯一的留学机会给了她,而姜怡只能去读本地三流大学。
现在她拿着识心研究院百万年薪,妹妹却因为频繁跳槽被列入职黑名单。
姜晴深吸一口气锁上手机。
一阵委屈涌上心头。
她从小就懂事、自律、上进,念书一直很用功,但没想到这会挫伤自己妹妹的自尊心。
其实姜怡小时候也不是什么调皮捣蛋爱嫉妒的性格,她也很努力地学习,以姐姐为榜样,凡事都力求优秀。
只是,优秀对姜怡来说太难了。
好成绩、好长相、好身体、好名声、好人缘,都太难太难了。
尤其是在姜晴本身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对照下,她更难看见自己,做什么事都要被贴上一个“姜晴妹妹”的前缀。
姜怡觉得自己也很努力发光,只是太阳一出来,她的努力就被淹没了。
姜晴能在杀意空间中通过一点象征物,就能领悟受害者的心理情况。
对于这个妹妹在自尊心上的挫败,她又何尝看不出来?
她甚至因为能理解姜怡的痛苦,还要承担两份心理上的无奈。
姜晴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靠着姜晴一路努力念书,成功考进识心研究院,获得一份能保障全家人衣食无忧的薪资。
念书辛苦,她还要因为照顾妹妹的自尊心,处处压抑自己。
考好了不能炫耀,要首先言语上贬低自己。
上大学了不能炫耀,要首先思考家庭经济能力能支撑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走多远。
拿到识心研究院的offer也不能庆祝,因为这是姜怡可望不可及的社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