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赞同。”
“臣也赞同。”
……
很快有不少官员站了出来。
梁少禹见状唇角不自觉的翘起,瞧瞧这官场众生相。
也不知道皇帝看的是哪本账册,如果看的账册中有不少在场官员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心里作何感想。
“尚相,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皇帝见朝中最有话语权的尚相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盯着自己的脚尖,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回陛下,臣不知事情全貌,不好发表意见,全凭陛下圣断。”尚相开口。
他个人是绝对没有与拍花门打过交道的,家族中是否有人卷入其中他不得而知。
如果真有,又被揪出来了,那舍弃就舍弃,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不会多发表任何意见,只想做个单纯的旁观者。
皇帝。。。。。。
这老家伙难道看不出来朕不想查吗?
他为什么不顺着朕的意思,反而选择袖手旁观?
难不成他早知道这件事,想趁机一举把这些人涉事者都给打下去?
然后趁机再安排自己的人上来?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这老家伙权势滔天,竟然和拍花门没有半点往来。
不仅是他,当时他们那一届的二甲前五,都没有一个人在账册里面。
那一届的探花郎本家宋家早在权势争斗和更替中倒了下去。
剩下的尚相,姚凤起,一个是文臣中的领头人,一个是大丰战神。
二甲前五,一个是礼部尚书,一个在御史台,另外三个都是封疆大吏。
以这些人的身份,如果和拍花门有往来,肯定记载在他看的那本账册上。
大丰朝最厉害的文臣武将似乎都是从那届一甲和二甲的进士中诞生的。
性情多疑的皇帝这一想就想得有点多,他甚至已经忘了名单上有不少人都是尚相这一系的人马,而且身居要职。
“动用三部九卿来查案,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最后查不出所以然,尚卿认为该如何处理姜望和陈嵩泽?”
皇帝盯着他看了片刻,又问。
“按朝律处置即可。”尚相的回答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