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不能让那一天到来时,少主面对一群难以驾驭的悍将。”
“兵部设监军司”。
“主公雄才大略,必能明白我的苦心。”
他相信,沈今安不会容忍任何威胁江山稳固的因素存在。
“文臣制衡武将,本就是千年不变的道理。”
“我郭瑾,甘愿做这个恶人。”
他转身,对属官淡淡道:“明日呈递主公,不必再议。”
属官欲言又止,最终躬身退下。
。。。
沈今安府邸。
桌上是郭瑾呈上的新章程。
“监军司。”他低声念出这三个字。
郭瑾的心思,他岂会不知?
文臣制衡武将,自古皆然。但郭瑾此举,不仅仅是为了制衡,更是为了将来,若有一日,他沈今安不在了,少主继位,面对这群骄兵悍将,该如何驾驭?
“郭瑾啊郭瑾,你倒是想得长远。”
他并不恼怒,反而有些欣慰。
一个真正忠诚的臣子,不该只会阿谀奉承,而是敢于在关键处进谏,甚至不惜得罪权贵。郭瑾此举,虽触怒武阁,但确实是在为江山稳固谋划。
但,天下尚未一统,现在谈制衡,是否太早?
眼下,益州未平,荆州、扬州、交州仍在诸侯之手,此时削武阁之权,难免动摇军心。
不能急。
沈今安眼神渐冷。
他需要武阁诸将为他征战天下,至少在彻底统一之前,武阁的权威不能动摇。
但郭瑾的提议,也并非全无道理。
监军司可以设,但不能完全交给兵部。
他转身,提笔在章程上批注:
“准设监军司,隶属兵部,但监军使仍由武阁提名,报内阁核准。”
至于林冰的监察使体系。
沈今安沉吟片刻,又补上一句:
“监军司与监察使并行,互不隶属。”
至于将来。
“等天下归一,再慢慢调整不迟。”
他相信,以他的威望,足以压服一切。
六部尚书的名单,也要定下来了。
“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郭瑾。”
郭瑾追随他最久,执掌吏部再合适不过。
“户部尚书,陶彭。”
陶彭兄弟俩,献徐州,降了二十多万将士,收纳钱粮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