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工作、做学问、做事与做人、修养自己是一致而不矛盾的。《智度论·五》:“诸行和合,皆名
为三昧。”大意是说,各种因缘和合的行为都可以处于修养定态之中。所以,修养与现代社会的忙碌不对立。恰恰
是修养可能很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良好的修养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形象。而很多人因为道
德的缺失,而使工作一败涂地。即便一时因违法犯罪而成功,最终也难逃法律的严惩。
为什么轮到自己提高修养就觉得很难,做不到?可能提高修养的目的和意义还不明确。为什么很多商
人能够做到顾客至上?因为目的明确。所以一个真正想达到生命自由解放、自利利他的人,应该通过自己高尚的理
想、誓愿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他才会有动力和使命感。我们要不断树立良好形象,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
人。
2、什么样的感动才是持久的感动?只有理想或誓愿。如果要想持久地感动自己和他人,就要树立伟大
的理想或誓愿,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尤其要在现实中真正地落实和实践。另外,我们一定要多接受震撼我们心灵深
处的道德教育。而不是一点点就够了,要学习很多。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感动自己,熏陶自己,使自己的修养潜移默
化地发生变化,并主动落实到现实社会中。
2007年8月13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162、宽恕与喝斥
162、宽恕与喝斥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在《听蓝莲花老师谈理想》中听郭老师讲,对于别人的缺点,当他自己
没有真正认识时,不要强迫,否则对方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受电影启发)。请老师再给讲一下,使我们能更好地
理解和包容他人,避免作出硬性或不随缘的事情。谢谢!
我的意思是说:有的人犯了错误之后,如果他真心、真正改变了,我们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宽恕他。如
果不宽恕他,有时候,他为了证实自己已经改变,甚至会用生命为代价来做证明。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尽管是犯过
错误的人,他的生命依然如此。所以,从宽恕一个人和他付出生命比较来看,宽恕一个人显得微不足道。因此说,
我们应该最大可能地树立宽恕别人的心。不要等对方付出巨大代价来证明自己已经改变了的时候才想到宽恕对方。
但是我们的宽恕不能被一些不想改变自己恶行、恶习的人利用。我们要智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
实要看一个犯了错误之后改正自己的力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的口头道歉和口头表态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
是误会,那要尽快化解。他的不良行为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他通过改变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那才可以
说是他在真正改变自己的恶行、恶习。为了帮助他,必要的时候要运用喝斥、惩罚、揭穿其恶行等手段,迫使他必
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当然这些都要符合社会正常因缘)。因为有的人你对他采用鼓励的方式,他将永
远也不改变自己的恶行、恶习。
2007年8月13日发布于百度博客
163、关于微细的“四相”
163、关于微细的“四相”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请问老师:在网上回信中,您说“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还有更加
微细的“四相”需要去除。”请您讲讲还有哪些微细的“四相”需要去除好吗?谢谢您!
所谓四相,就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更加微细的“四相”,是指在我们不断努力提高
自己的过程中,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