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荀攸沉思的时候,郭嘉则又先他一步,上前说道:
“大将军高瞻远瞩,嘉深感佩服,推行均田制与土地确权,实乃扭转乾坤、解民倒悬之宏略,然荀先生所虑亦有道理。”
“故而,依嘉之见我们不妨先在河东一地试行铺开。”
“河东之地刚刚经历战争和叛乱,土地大量荒芜,世家豪强也几乎都被连根拔起,正是推行大将军政策的绝佳时机。”
“我们可以将抄没的叛党田产以及无主荒地都统筹起来,按照均田制的规则分配给百姓,同时开展土地确权工作。”
“如此一来,政策执行轻松,所耗资源也不至于无法承担,待此地初见成效后,我们再河内、洛阳,以及其他地区推行,则事半功倍也。”
政策试点,这是苏曜在过去就已经做过的事情。
对于新收服郡县,改革三权分立,开设卫所等等苏曜皆是一郡一策,防止出现剧烈动荡。
如今郭嘉提出均田制也先在河东试点,可谓正和苏曜心意,他当即赞曰:
“奉孝此计,正合吾意也!”
“河东之地,经此大乱,百废待兴,恰是新政试行的上佳之选。”
“而且,想要更好的推行均田制,吏治清明尤其重要。必须要有一批清正廉洁、熟悉农事的官员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土地分配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而之后开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官员正好可以派出一部分来这里负责此事。”
“他们新官上任,尚无太多利益纠葛,更容易秉持公正之心。同时,辅以咱们现有的能臣干吏,相互配合,必能将这试点工作做好。”
“大将军英明。”
荀攸一拱手,赞叹道:
“新政初行,人心惶惶,这些新官初来乍到,行事无所顾忌,正可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而老臣们则能从旁辅佐,及时纠偏,确保新政平稳施行。”
“如此一来,既能为科举之途正名,新官经此历练之后,亦将成为新政拥磊,成为新政日后推广各地的中流砥柱。”
一见之前最反对此事的荀攸都转变了态度,众人纷纷点头,对这一安排表示赞同。
见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苏曜便立刻下令,紧锣密鼓的在河东展开新政试点工作:
“为了确保清丈田亩和人口普查的顺利展开,我意在户部之下,设统计司,专权负责此事。”
说话间,就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下,苏曜直接点名卫觊:
“河东之乱,卫氏一门立场坚定,忠心可嘉,伯觎功不可没,且素有贤明,对河东当地也甚为了解。”
“故,本将军决定,由你来担任这首任统计司司长,负责统筹河东地区的田亩与人口清查事务,你可愿担此重任?”
“我?统计司司长?!”
身为河东本地世家,在这个听众人讨论怎么打压世家豪强的会议上,他的立场不得不说是颇为尴尬的。
故而,刚刚卫觊一直是提着小心,也不怎么敢随意发表看法,生怕惹来灾祸,被人秋后算账。
结果,他万万想不到,这时居然苏曜会提起他的名字。
但很快,他眼中惊惶就被坚定与激昂所取代。
他定了定神,撩起衣摆,“扑通”一声跪地,声音洪亮且透着几分激动:
“觊才疏学浅,承蒙大将军厚爱,必当肝脑涂地,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