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之均田,便是在汲取古制精华、考量当下局势后,精心谋划而就。”
“诸位试想,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动荡不安所为何来?无外乎是贫富之差悬殊,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
“此次叛乱,已经让我们亲眼看到了世家豪强的危害,他们垄断土地,欺压百姓,甚至不惜勾结外敌,谋逆作乱,若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天下将永无宁日!”
苏曜睁开双眼,目光炯炯有神:
“而我推行的均田制,便是要打破这一局面,将无主荒地与所纳官田,按人口、劳力等因素,合理分配给无地少地的百姓,以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如此,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百姓自然能安心生产,社会也能趋于稳定。”
“而且,有王莽先例在前,我自知改革当徐徐图之。”
“故而,这均田制眼下的核心便放在授田而非夺田之上。”
“对于那些于国有功,以及遵纪守法之人,我们不但不会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还会通过清查田亩,重新进行土地确权,保护其私有权益。”
“什么?!”
“土地确权?”
“保护私有权益?”
苏曜的话把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土地确权和保护私有权益,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太过新奇,一时之间竟难以理解。
也就只有王凌,听惯了苏曜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没有过于震惊。
最终,还是司马朗皱着眉头开口:
“大将军,这土地确权,究竟又是何意啊?”
“所谓土地确权,便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他权利的统称。”
苏曜说完,众人脸上神情各异,多是似懂非懂之神色。
“这与那平常人家的地卷又有何不同?”荀攸问。
地卷,乃是秦汉时期土地和房屋交易的凭证。
由于当时纸张极为珍贵,地券的制作也就更为不易。
故而,当时的穷人多用木板,而富人则以石板刻制,再请当地亭长和主簿等司掌文墨的小吏见证后埋于地下,属于早期的地契和房证。
但是,他既然是早期,那自然就着其极大的局限性。
在打下了这么多地盘,也处理过很多土地分配的问题后,苏曜便一眼看出了其门道:
“现今民间所用地券,只是交易的凭证,而土地确权,是由官府出面,对所有土地进行全面清查、丈量、登记,给每一块土地都确定合法的归属,并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文书。”
“这可不是简单的更新一下地券,而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更加规范和严谨的土地管理制度。”
众人听了,若有所思,那研究土地最多的司马朗最先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大将军,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百姓对其土地拥划分有更明确的认识,朝廷还能借此机会摸清全天下土地的底细,便于日后的赋税征收和土地调配,真乃一举多得的良策啊!”
郭嘉听了也连忙点头:
“而且,这土地确权,在我看来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以往那些世家豪强,仗着自己在本地的权势,翻云覆雨,视地券如无物,肆意改动、侵吞百姓土地,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通过官府出面,立契留档,明确土地归属,他们再想巧取豪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面对郭嘉的兴奋,荀攸则依然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