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没回家,而是去了蔡香萍家。他是蔡香萍家最受欢迎的客人,一进门蔡香萍就张罗做菜做饭。
华子:“姑,我不吃饭也不喝酒,有要紧事说呢。”
蔡香萍:“是不是生产队的事儿?我家小梁子今年能开拖拉机……”
华子:“你别老担心那些事儿。我记得你家张丽茹念过书啊?”
蔡香萍:“念过几年。家里条件不行,供不起了。”
华子:“我想送她出去学点东西,不知她愿意不。”
张丽茹:“华子哥,你让我学啥?”
华子犹豫着:“二三月,我和你妈她们生豆芽卖豆芽,你也跟着干了不少活儿。咱的绿豆很好,可是整出的豆芽又细又小,不好卖还不出产量。后来一打听,这玩意儿也是个技术!”
张丽茹:“你是让我去学生豆芽?”
华子:“挺远的。在省城的城郊,老太太生了一辈子豆芽。脾气也挺隔路。学艺又不赚钱,只是队里给记工分儿。”
张丽茹:“没事儿,我愿意去。”
华子:“你先别着急答应我。学艺不容易,不能问不能说,一切只能偷偷看暗暗记。我跟那老太太说,要卖给她绿豆她才答应招个做杂活儿的。在那里你就是去做杂活儿去了。住在我家老房子,骑自行车来回。吃喝、给老太太送礼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不过还是得吃不少苦。”
张丽茹:“华子哥,去年咱们一个春天种了四遍地,铲二遍地的时候都晒晕了。比那还吃苦?”
华子:“那当然比不了。其实咱们就是去干杂活,偷艺去了。只要这一春天学得来,咱就赚了!”
张丽茹:“行。你就送我去吧!”
华子:“太好了!你今天去我家炮制房洗洗澡换身衣服,我明天就送你走!”
蘑菇崴子屯儿人现在都坚信,从集体户的知青,到柳家姐妹,再到米雪晴无一不展翅高飞的。今天终于轮到蔡香萍家了。
蔡香萍正要问张丽茹的费用是队里出,还是她们自己家出。田淑云来了。
寒暄落座,华子一直没跟田淑云说话。
他对张丽茹说:“蔡姑教我们生的豆芽子也不错,就是短粗有弯儿不压秤,豆子味儿太大。所以卖起来不太下货。我进饭店要了一盘儿省城卖的豆芽儿,粗长溜直,没豆子味儿。据说一斤绿豆能出十到十二斤豆芽。”
蔡香萍:“华子,我问一句不该问的。费用啥的得多少我好准备。”
华子:“你一家哪来的闲钱?路费生活费我出,到省城就住我家老房子。”
蔡香萍看了看田淑云:“这是队里的事儿啊……”
华子:“哪有队里?不就是个娘们儿承包组么?扯什么犊子!”说着转身走了。
张家的人都闹愣了,本来好好的,他哪来的这么大火气?
田淑云说明原委,大家才明白。
蔡香萍:“淑云呐,咱们姐妹儿处的不错。可是话我还得说明白,队里组里我不懂,我们家得抱着华子大腿。梁子才十三,就跟华子处得好。这刚见着一点亮儿,还是我下跪求来的。我可不能错主意。”
田淑云:“我也没说跟华子分开。可咱们是生产队,那些人本来就是队里社员。现在搭不上组,不回队里能上哪去?”
张梁子从外屋进来:“妈,我和华子哥柳叔搭组去了。中午不回来吃饭了。”说完推门走了出去。
张丽艳笑道:“呵呵,也挺好啊。让蒋家康家梁大山炮去生产队,我们跟华子哥搭组去。”
张家姐弟的一席话等于当头给了田淑云一棍子!这么一来娘们儿生产队散了,又组成一个懒蛋子生产队。大集体那时候,治这帮懒蛋子就依靠华子,自己能摆弄得了?真要搞砸了,怎么跟上级跟国咏梅交代?没有国咏梅,华子根本不会带上自己这些人。
再说自己家,要是没有华子带着,连地都种不上。跟着华子干这一年,粮食、豆油、钱,自己当四年队长不如这一年的收入多。到蘑菇崴子屯儿十几年从来没把日子过得这么好!
是这帮懒蛋子影响了自己,还是自己糊涂?
娘们儿生产队,现在除了自己这个队长,其他人宁肯分出去搭组也不待见这些懒蛋子呀。
新一年春耕还没正式开始,联产承包的生产小组就维持不住了。蒋大牛逼被米永刚踢出来,大屁眼子梁立冬也被康家挤了出来,孙家哥儿三个都成了单干户。可是在其他村单干户还一直是个敏感词。
不允许单干怎么办?回归生产队!
白凌云亲自去了一趟公社,请示领导的意见。国咏梅的回答,国家没有允许单干的文件,原则上不允许农村出现单干户。至于华凌霄,谁也不能包揽他一辈子,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白凌云又返回了蘑菇崴子屯儿。可是跟田淑云一说,田淑云当时就表示她不敢接收单干户。一旦接收这些人,生产队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