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工作其实是一场修行 > 第三章 在工作中修行态度决定一切(第5页)

第三章 在工作中修行态度决定一切(第5页)

全力以赴,100%尽心

一个人在工作中创造出的成绩,关键的不是他的能力是否过人,也不在于外界的环境是否足够优越,最关键在于他是否竭尽全力。只要竭尽全力,即使他所从事的仅是简单平凡的工作,仍然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李特弗将军。在谈话中,将军非常特别地让他挑选任何他愿意谈的话题。当他好好发挥完之后,将军就总问他一些问题,结果每每将他问得直冒冷汗。终于他开始明白:自认为懂得很多的那些东西,其实懂得很少。

????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学习成绩怎样。他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几百人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将军皱了眉头,问:“你全力以赴了吗?”“没有。”他坦率地说,“我并不总是全力以赴的。”“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呢?”将军大声质问,瞪了他许久。此话如当头棒喝,给卡特以终生的影响。此后,他事事全力以赴,后来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能否竭尽全力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是决定一个人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了全力以赴的精神,成功的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这不仅是人生的原则,也是工作的原则。所以,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

路易斯在目前的公司工作已经将近三年了,当初进这家公司是因为福利好、升迁管道顺畅,所以路易斯就跳槽到这里来了。但是,最近他开始有了离开公司的打算,因为跟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在前一阵子都获得了晋升或加薪,唯独路易斯没有得到丝毫奖励,这让他觉得十分没劲。

但是因为他在这个公司待了一段时间了,觉得工作也还满轻松的,找其他的工作也不一定会更好,于是他打算去跟老板争取应得的权益。

于是,路易斯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朋友,并询问朋友的意见。他的朋友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就顺口问了一句:“为什么你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呢?”

这句话让路易斯恍然大悟,心想:“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大家一样获得老板的赏识呢?”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平时在公司里的表现。

经过深刻的检讨与观察之后,他发现同事们在公司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有什么工作交代下来,大家都会很认真地做好。反观自己,总是在工作截止日期快到之前,才匆匆忙忙地赶工,然后草草了事。此外,同事们总是比他早到公司,也比他晚离开,不管工作效率或是态度如何,至少这样就让人觉得对工作付出比较多。

在得到这样的认知之后,路易斯决定从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做起,为自己建立积极的工作形象,因为如果自己没做好,又怎能去要求比别人呢?

现实中,像路易斯这样的人很多,他们进入一家公司之后,眼看调薪、升迁都没有自己的份,难免会觉得不是滋味,一开始的反应当然都是生气,或是觉得老板不公平,因而产生离职的念头,或是对工作提不起劲。你是不是也像路易斯一样,常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觉得心里不平呢?如果真是这样,在争取权益之前,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

?有人问一家餐馆老板成功的秘诀。他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在一家欧洲大饭店的厨房工作的经历。在那里,他学到了成功的关键是全力以赴把一切做到100%的完美,不管是复杂的主菜,还是简单的甜品。他说:“如果你做法式炸薯条,就把它做成世界上最好的法式炸薯条。”

????伟大人物对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可以谱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全力以赴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当罗迪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他被约翰斯顿球队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根本不适合在球场上打球。罗迪,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罗迪没有其他出路,因此去了宾州的一个叫切斯特的球队,从此他参加的是大西洋联赛,一个级别很低的球赛。和约翰斯顿队175美元相比,每个月只有25美元的薪水更让他无法找到激情。但他想:“我必须激情四射,因为我要活命。”

????在罗迪来到切斯特球队的第三天,他认识了一个叫丹尼的老球员,他劝罗迪不要参加这么低级别的联赛。罗迪很沮丧地说:“在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什么都愿意做。”

????一个星期后,在丹尼的引荐下,罗迪顺利加入了康州的纽黑文球队。这个球队没有人认识他,更没有人责备他。那一刻,他在心底暗暗发誓,我要成为整个球队最努力也最尽心尽力的球员。这一天在他生命里刻下了最深的烙印。

????每天,罗迪就像一个不知疲倦和劳顿的铁人一样奔跑在球场上,球技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投球,不但迅速而且非常有力,有时居然能震落接球队友的护手套。

????在一次联赛中,罗迪的球队遭遇实力强劲的对手。那一天的气温达到了华氏100度,身边像有一团火在炙烤,这样的情况极易使人中暑晕倒,但他并没有因此退却。在快要结束比赛的最后几分钟里,对手接球失误,罗迪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攻向对方主垒,从而赢得了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的一分。

????发疯似的激情让罗迪有如神助,它至少起到了三种效果。第一,他忘记了恐惧和紧张,掷球速度比赛前预计的还要出色;第二,他“疯狂”的奔跑感染了其他队友,他们也变得活力四射,首先在气势上压制了对手;第三,在闷热的天气里比赛,罗迪的感觉出奇的好,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此,罗迪每月的薪水涨到了185美元,和在切斯特球队每月25美元相比,他的薪水在10天的时间里猛增了百分之七百,这让他一度产生不真实的感觉,他简直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自己的薪水涨得这么快。

全力以赴,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一般。在工作中修行,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能尽到100%的心,就不要差1%。

【工作禅】

无论做任何事,务需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修行,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认真胜于能力,认真成就人生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努力,他就不可能创造优良业绩。而一个认认真真、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可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为什么德国人生产的产品工艺超群卓越、稳固耐用,全球有目共睹?其主要是因为德国人有普遍的认真精神。德国人的认真精神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产品的质量上,尽心尽力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大众守承诺。德国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技能发展,极力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职工团队,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传达给所有员工,并在每个关卡做好质量把关的动作,设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将优良、无瑕疵的产品交给顾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一流服务成为德国员工的自觉行动。德国人对于机械领域专注投入与追求完美的热情,让德国机械业的产业标准不断提高,拥有世界顶尖的质量水平。

德国人的认真精神造就了许多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为德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尊重。二战后的德国,可以说是一片狼藉。正是凭借着整个民族的认真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经济的腾飞。

曾有一家服装厂的一名业务员为单位订购一批羊皮,合同条款本应是“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然而这名业务员粗心大意,把句号写成了顿号,成了“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结果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羊皮都是小于4平方尺的,使服装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损失惨重。

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一万吨大麦,每吨400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句号,就成了“不太高”。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认真,不仅是一种对待事业和人生的态度,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更是一种修行。

夏雨应聘到一家橡胶公司,试用期为3个月。到清一色女性的化验室工作,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她就认真地向这些女师傅们请教,但每一次都受到她们的讥讽。2个月后公司改革,化验室要精简1人,由于业绩不佳而要开除她。还剩下5天的时间,夏雨本来可以和公司结清工资走人,但她决定在这最后的5天里,把工作认真地做完。直到最后一天的下午,她仍一丝不苟,跟第一天上岗一样,把工作台洗擦得一尘不染,把自己曾经用过的烧杯和试管摆放得整整齐齐。经理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便留下了她。后来经理在一次会上对员工们讲:“留她是因为她认真!明天就要离开而今天却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这样的员工是非常难得的。”

“认真”是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反映。只有养成认真的习惯,我们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学会认真、养成认真工作的习惯,无疑是每个人事业道路上最重要的必修课。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为此,张瑞敏说:“把一件做好就是不平凡,不能事事无所谓。”“把一件事做好”,怎样做好,首要的就是认真精神和执著的精神,其次才是方法技巧问题。

俗话说,态度决定事业成败。不管人生态度有多少种,认真是成大业者的一种品质。我们应该摒弃粗枝大叶的做事方式,养成认真踏实的行为习惯。

齐辉在一家贸易公司干了一年,但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意。于是便愤愤地找朋友大吐苦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而且老板对我一点也不重视,如果再这样下去,有一天我就要跟他拍桌子,辞职走人。”

他的朋友问道:“你对你们公司的业务很熟悉吗?对于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

齐辉回答说:“没有!”

他的朋友这样建议他:“我觉得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好好地把你们单位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完全弄明白,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事务都弄清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气,又学到不少业务知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