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坐望南山 > 第七百三十章 终章 人间多少事(第1页)

第七百三十章 终章 人间多少事(第1页)

随着这些喜人战绩进入长安,愈发庞大的后勤队伍,也开始络绎不绝地往龟兹和刚刚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等地开拔。

朝廷的后勤压力随之倍增。

受王子安上次建议的启发,大唐朝廷的这群大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就近支援的原则,决定允许各地豪商就近自发前往。

凡是能把粮草、保暖等后勤物资,成功送到安西都护府以及龟兹等地者,都可凭与唐朝驻军的贸易确认清单,再向朝廷领取超过交易额三成的额外补贴!

如果不要金钱,也可以凭借清单,在朝廷领取相应份额的食盐或者是石炭,并允许其对外经营!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尤其是和龟兹与安西都护府接壤的当地豪商富贾,甚至是世家豪门,更是怦然心动。同样的物资,卖给唐军,就能额外获得超过三成的丰厚利润!

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当然,更多的人,瞄向的则是与之相应的食盐或是石炭配额,这一来二去,可就不止是超过三成的利润,恐怕翻了一倍都有余。

很快,陆续就有消息传来,有大批的商贾开始就近赶往龟兹和吐蕃,甚至就连当地的部落,都乐意与唐军交易。

谁也跟钱没有仇!

朝廷的后勤压力骤减,李世民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然,一个冬天下来,朝廷刚见宽裕的国库,又得花个底朝天。

甚至一个不好,还得去找王子安那狗东西借钱。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运送物资损耗极大,尤其是像龟兹和吐蕃这么远的距离,如果再赶上什么恶劣的天气,就算是在路上损耗七成都算稀松平常。

如今只是让出了三成的损耗成,就解决了问题,可谓是血赚。

而在这些物资抵达之前,更早一步到达的,则是熟悉火炕的工匠,以及一大批技艺精湛,熟悉石炭矿藏开采的工部吏员。

冬季取暖,最好的选择,还是石炭、壁炉和火炕。

壁炉和火炕好垒,煤炭资源,最好的途径,自然是就地取材。对于吐谷浑和吐蕃来讲,这恰恰都不是问题。

当地就有储量极其丰富的露天煤矿。

只是当地百姓,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处,也不知道该如何勘探取用罢了。而这一切对于王子安来讲,几乎是等于抄答案,没有什么难度。

矿藏分布地图,随着工部官吏和工匠一起进入吐蕃和吐谷浑。

虽然时间晚了些,但即便是亡羊补牢,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只要大唐的军队,能平安地度过这个寒冬,就算是在吐蕃和吐谷浑这片土地上彻底站住了脚跟。

而朝廷不知道的是,在尚未站稳脚跟之前,薛仁贵和王玄策就都不约而同地都盯上了这片高原上丰富的石炭资源。

毕竟,都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

哪怕王子安当时谈及吐蕃和吐谷浑价值的时候,只是随口提了那么一嘴,对他们来讲,已经足够深刻了。

故而,当天气刚开始转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让人,陆续勘探,并成功地找到了足以帮助自己应对寒冷的石炭资源。

所以,等日夜兼程的工部官员匆匆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热火朝天的开采画面,以及热气腾腾的火坑,熊熊燃烧着的壁炉。

就连一些当地的牧民,都能在自家的火塘里扔几块黑黝黝的煤块取暖。

这个酷寒的高原上,终于第一次有了足以抵抗寒冷的手段。虽然,因为产量,还只是局限在唐军驻地的附近,但譬如星火,已经有了燎原的趋势。

百姓趋利。

以威临之,莫若以利驱之,使民有利,享其恩惠,得其便利,则三代以降,民不知其所宗。

……

大唐贞观四年,十一月。

廖国公府忽然宣布,出资五十万贯,成立大唐长乐慈善基金会,帮扶天下鳏寡孤独以及生活贫困,无力过冬者,同时针对大唐各地学子,设立奖学金,将对品学兼优者,提供资助,对有心向学,但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最长可达六年期的无偿贷款。

学六年,即使没什么读书的天赋,大概也可以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了,在这个时代,有这一手,已经足以为自己谋求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了。

三夫人苏飞儿为名誉会长,两个小徒弟,武栩和狄仁杰,则分别担任副会长,负责慈善基金会的具体运转。

府上的那些瓦岗老人,为理事,从旁协助。

小屁孩李治和唐观,负责打下手。

当然,下手打不好,也负责挨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