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文字顾问司先生。”兰塞琳坐在会议桌一头稍微前倾了一下身子,“我可以请问你,往影视方面发展,剧本要从哪里来吗?”
“可以买,或者,发掘自家小说。”
“那么什么样的小说更适合拍电影呢?”
“有一定读者基础,读者期待影视化的那种。题材上要接近生活,最好贴合社会现实,这样又好拍又叫座。”司南好像提前做了功课,有备而来。
“那么我问你,这种读者基础深,接近生活,贴合社会现实的小说,是不是更靠近严肃题材?”
“……是的。”
“比起找别人买,是不是发掘自家小说更方便?”
“……是的。”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贴进严肃题材的自家小说呢?靠投稿。怎么才能收到严肃题材的投稿?——开办这种风格的新刊。”
“但是收到的投稿知名度不高拍出来不容易上座啊!”司南还在坚持。
“知名度不高,就培养知名度。没有明星作家,我们就造星!”兰塞琳步步紧逼,“我说过了,市场不会在那里等你,要靠你自己发掘。”
“看严肃文学的人少,那就让不看的人去看——《W》一期的发行量也有八十万册,从现在开始告诉那些看青春文学的学生们,看严肃文学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格调和品味的事情,塑造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自发去寻找严肃文学的杂志。”
“最开始我接手《Q》时,它的单期发行量不过二十万册,勉强迈进畅销杂志的门槛,现在它的单期发行量已经超百万,仅仅居于《读者》之下。”
“你执掌锋芒杂志社的时候,办公地址在一个小院子里,旗下除了《Q》没有什么像样的刊物。”
“谁让锋芒杂志社变成兰陵文化有限公司的?是我。谁让办公地址从小院子搬进这栋地处中心位置的写字楼的?还是我。又是谁在一年内实现巨大盈利,让《Q》成为时尚圈的第一刊物,签下胡西,开发文艺线,做出现在发行量八十万册的《W》系列?依旧是我。”
“司先生,我做得到的事情你统统做不到。这就是你和我的区别:你无能,而我有才华。”
兰塞琳盯住他,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所以,司先生,无能的你、不准、质疑、我的、决定。”
“还有异议吗?”她环视一周,看见各部门负责人都像鹌鹑似的缩着脖子摇头,满意地说,“好,散会。”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争执。这两天都是他们的吵架,主要为了解决一些主要矛盾……解决完了我们就能安心甜了,大概。
其实我很喜欢写他们吵架的时候,因为跟说相声似的,想出伤人的话也很费脑细胞的……
然后下半段主要是总裁泄愤,她又舍不得把梅罗抓起来打一顿(。)只好辛苦一下员工了。
当然在这里说下总裁到底有多牛掰,她的主打杂志一期发行量是超了百万册的。大概到什么程度呢,国内可以排行第二三名吧。第一名绝对是读者,这个没法超,因为读者的发行量是直逼千万的九百万,国内第一刊嘛。别说我乱湖绿,实际上超百万的快消读物还真有,就是郭老板的最小说……是的,单最小说一本,超百万。近两年他卖电影去了没盯着杂志,发行量也还在六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至于他做的严肃文学向的文艺风象,发行量也在二三十万。文艺风象肯定是严肃向,因为主编是笛安,笛安自己就是严肃文学圈的……
☆、走投无路
25 走投无路
在当着全公司的中高层把司南羞辱了一顿之后,兰塞琳开车的时候心情尚算十分不错。但是离家越近,情绪越低落。
不为别的,想到梅罗就发堵。
当时争起来,话赶话就说到那个份上,最后差不多没过脑子——兰塞琳是情愿相信梅罗说话时没过脑子的。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她到最后尚且留了几分余地,没当街尖叫日你先人然后打起来,她想梅罗大概说话还是有思考过。
这么一想,他那句“你别管了”就更加难忍。不过其实大家也都彼此彼此,她也说了七字真言“干卿何事你管我”,差不多有来有往吧。
从一块巧克力引发的争执最后也能谈成这样,她觉得大概是哪里不对——她当然知道前段时间说的不是爱人做情人这话挺伤。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当时说话不过脑把人给狠狠戳了一下,现在换人戳回来也算公平。
她其实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已经二十四岁,大哥开始考虑她的终身大事——差不多挑挑拣拣到了三十左右也该成家。但在那之前,她还见得到梅罗几次呢?如果陈城的推测是对的,最多两次。三年之后又三年,她就该结婚了。她能和他结婚么?扪心自问,她能忍受只能三年见一次自己的丈夫?自嘲的时候说反正比军人好,但是军人还能往一处调啊,本就不是一个宇宙的两人,该怎么往一处奔?
这是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的关系,绝望,且无路可走。当年在三亚对何静信誓旦旦地说爱本来就是飞蛾扑火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不管是梅罗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