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成道者无弹窗 > 第289章 逍遥自在(第2页)

第289章 逍遥自在(第2页)

人生实乃逍遥之境。道家所论,逍遥者,乃心灵之自在无拘也。逍遥者,超脱外物自我之界,臻于忘我之境也。逍遥者,挣脱名利物欲之缚,达于清心寡欲之界也。逍遥者,超越善恶对错之判,达于齐物论之观也。逍遥者,逾越生死轮回之苦,达于长生不老之想也。

佛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思想流派,隶属九流十家。其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释迦牟尼佛为开创者,秉持苦、空、无我、涅盘的核心教义,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评判,深刻地影响着东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简而言之,佛家对人生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人生乃是诸苦的集合。佛家认为,人生充满了各种痛苦和烦恼,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八苦。这些痛苦都是由于世人的无明和贪嗔痴等烦恼所导致的。佛家明确指出,人生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苦的问题,要想摆脱苦的困境,就必须找到苦的根源和解脱的方法。

人生是一个空的境界。佛家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和自性。万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我相和法相。佛家倡导,以空的视角去观察和运用一切事物,不执着于表象和名称,不区分好坏和是非。佛家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只有领悟到一切事物的空性,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相对性。

人生其实是一种无我之态。这是佛教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人并没有一个真实且固定的自我或者灵魂存在,人仅仅是由身体、感受、思想、行为和意识等五蕴所构成的一个虚假的“我”。这个所谓的“我”其实是无常变化的,会随着五蕴的增减而产生和消失。

佛教倡导人们以一种无我的眼光去观察和对待自己以及他人。也就是说,不要过于执着于自私自利的行为,也不要去区分亲疏敌友。因为在佛家看来,无我就是大我,大我就是无我。只有当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和迷惑时,才能够达到与众生同体的境界。

人生就如同一场涅盘,它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所在。涅盘涵盖了诸多方面,其中包括断除烦恼、证得智慧以及安住于法性之中。这是一种无上清净和自在的境界,宛如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在佛教的理念中,涅盘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目标和动力。人们应该以涅盘为追求,通过修习八正道等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佛法。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些都是引导人们走向涅盘的道路。

佛家强调,涅盘即是寂灭,而寂灭也即是涅盘。这意味着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才能摆脱一切苦难和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就像凤凰在烈火中燃烧,最终获得重生一样,人们也需要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才能实现涅盘的境界。

然而,涅盘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人们持之以恒地修行和领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烦恼和杂念,用智慧去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真正的解脱之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涅盘的理想。

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儒表,道骨,佛心。儒家讲究的,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入世”,鼓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去成就一定的事业。

道家讲究的,是思想的东西,也就是“洒脱”,鼓励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摆脱毫无意义的烦恼,让自己变得潇洒、自由、轻松起来。

佛家讲究的,是内心的东西,也就是“随心随缘”,鼓励人们放下执念,不再强求,而是随着缘分去做事,去生活。

三家的思想,都不是割裂的,而是“贯通”的。唯有三家合一,才能过好这一生。

蓝星大士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修者该奋斗、赚钱的时候,秉持儒家“自强不息”的观念。《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运行平稳刚健,就该向天道学习,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尤其是年轻时候,一无所有,满腔热血,青春年华,恰恰是追求理想的好时期。

无论是对事业上理想的不懈追求,还是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和探索欲望,都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人生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在年轻的时候,要勇于去做人生的‘加法’。”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勇敢地去折腾和探索,不断地去寻求新的体验和机会,从而发现哪些事情真正适合自己,哪些是自己能够轻松应对并且乐在其中的。

通过不断地增加人生的经历和见识,我们才能逐渐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在经历了足够多的事情之后,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方向。

如果一个人总是裹足不前,那么他就只会白白浪费掉自己宝贵的青春和时光。对于修行者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梦想则是指引他们前行的灯塔。无论这个梦想有多么高远,只要他们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逐,就总有实现的一天。

然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当我们需要治愈内心的创伤、学习新的知识、修养自身的品德或者了断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时,我们应该像道门中人那样,保持一种“潇洒不拘”的逍遥自在观念。

过度强调艰苦奋斗和卓越进取,实际上是存在思想问题的。毕竟,人生短暂,不过区区三万天而已。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并非没有感情的智慧机器。我们会感到疲惫,因为我们有着血肉之躯,而非钢铁之躯。

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持续奋斗,那么他所接触到的世间百态和人心险恶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他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事情所拖累,内心逐渐感到疲惫不堪,精神也会产生严重的内耗。长此以往,他会不断地沉沦堕落,最终难以再振作起高远的志向。

因此,当修者的精神内耗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时,就越发需要停下脚步,稍作停留。这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过度追求速度反而无法达成目标。此时,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复,重新审视自己的修行之路,调整心态,重新开始修身养性,然后再继续前行。

庄子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句话可以说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所在。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过度沉溺于世俗的是非对错之中,而是能够放开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胸怀,使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行事遵循随遇而安的原则。

修者与天地融为一体,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而然,便不会再去过多的纠结于成败、得失、强弱、对错,而是越活越潇洒,越来越自在逍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