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莫道因果无人看 > 第23章 陆静纯真织网缘金枇慧心聚群英(第4页)

第23章 陆静纯真织网缘金枇慧心聚群英(第4页)

“别急,小师弟。”赵不琼接口道,“保险公司也不是全员零底薪的,他们的业务人员可能是,但行政内勤还是有底薪的。”

张金枇赞同地点点头,“没错,全面的零底薪确实不现实。现在广东很多工厂都在用的计件工资,其实也是零底薪的一种变体,因为工资都直接和每件产品的成本挂钩了。”

李一杲苦着脸说:“我们又不是流水线工厂,这计件工资的模式在我们这儿怎么行得通呢?再说了,现在那些采用计件工资的工厂,招工也是个大问题啊。我之前给好几个工厂做过设备升级的指导,他们都在为找不到足够的工人而发愁,急着改造设备,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王禹翔一听,顿时眼睛一亮,“大师兄,你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换个角度看,‘人月神话’到‘人天神话’的转化,其实和计件工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你说,如果我们也能将所有的工作任务都细化成可以量化的‘人天’,那这种模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呢?”

李一杲无奈地摇了摇头,“小师弟,你说得倒轻松,但这实施起来得多复杂啊。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工作量都不同,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公平的量化指标呢?”

王禹翔闻言,得意地笑了起来,他站起身,以一副自豪的姿态环视四周,“这有何难?本将军乃九尾狐尊者,这种小问题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们可以用ai来跟踪每个员工的工作表现,然后进行权重分析,这不就解决了?”他顿了顿,接着说,“而且,我有个更妙的想法,我们可以把每项工作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模块,让员工像玩游戏一样去选择和完成任务。他们完成的任务越多,收入也就越高,这不就像是在游戏里刷副本,通关越多,奖励越丰富吗?”

李一杲眼前一亮,他由衷地称赞道:“小师弟,你的脑洞真是大开啊!借助ai,这个方案确实有可能实现。不过这都是员工入职后的事情了,那对于还没入职的应聘者,我们该如何跟他们谈待遇问题呢?”

王禹翔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愣,他摸了摸头,有些尴尬地坐了下来,看着张金枇说:“大师姐,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棘手啊。看来我们得等员工入职一段时间,有了足够的数据后,才能用ai模型来更精确地评估他们的价值和应得的待遇。”

张金枇心里暗暗高兴,因为王禹翔和李一杲正讨论的薪酬计量策略,跟她构思的第三种方案相当接近。她设计的第三种薪酬模式,主要是基于员工转正后的待遇来考虑的,并没特别关注入职试用期的薪酬问题。通常情况下,员工入职时,劳动合同上都会明确转正后的薪资,而试用期则按照80或约定的比例来发放薪酬。

但这种方式,对员工和企业来说,其实都不太理想。员工可能会觉得试用期被剥削了,而企业呢,也会觉得试用期员工还在学习阶段,离成为熟练工还差得远,给80的薪资都觉得亏。所以,有些企业就设了个培训期,让员工入职后先不上岗,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等达到上岗条件了再正式上岗拿工资。

那培训期间工资怎么算呢?其实不算正式工资,就给点培训津贴,少得可怜。如果培训不及格,那就直接走人,还不算试用期。这种方式对大型企业来说可能没问题,但小公司就别想了,一提这个,应聘者可能就跑了。

张金枇听了他们的讨论,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入职薪酬的变通办法。她点了点头,赞许地说:“嗯,关于员工入职前的待遇沟通,我以前用过一个挺好的方法。虽然后来操作起来有点难,但入职时的待遇还是很容易确定的。”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来了兴趣,眼睛都盯着她,等着她继续往下说。

张金枇的第三套方案里,对应聘者的薪酬开价是不设限的。你想啊,同一个岗位,不同的人来应聘,薪酬要求可能天差地别。比如,一个博士学历、经验丰富的全能助理,开价八万月薪都不算高;可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能开价八千就不错了。

张金枇这么做,初衷就是不设预设条件,吸引更厉害的人来应聘。不过,现在她觉得还是得稍微调整一下。

张金枇笑了笑,接着说:“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根据市场行情,确定这个岗位的待遇基准。比如,我们要招助理,市场上月薪大概在八千到一万二之间,那我们就可以设定底薪范围在六千到一万五来招聘。”

她停了停,又继续说:“录取的员工呢,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自己选个底薪。当然,底薪不同,我们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和质量也不同。这样,员工就有自我选择的机会,也能更好地匹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期望薪资。不管他们选高薪还是低薪,因为有对应的工作质量要求,所以都是公平的。选了高薪,就得拿出高质量的工作成果,这样我们虽然工资给得高,但也是值得的。选了最低的六千,那我们也要看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达标。”

张金枇还举了个例子,说有个企业以前也用过类似的方式。不过,他们员工转正的时候,搞了个像研究生毕业答辩一样的“转正答辩”。答辩通过了,才能拿到想要的薪酬待遇;不通过,就得等下次机会,直到通过为止。

这种方式好处也不少,能让员工更注重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对公司的贡献。不过,也容易让员工只盯着眼前有贡献的事情,忽略了那些长期有价值、但短期看不出效果的工作。

张金枇起初也考虑过用转正答辩那一套,想借此分清转正前后的差别。她讲完案例后,没急着表态,而是鼓励大家继续讨论。大家按照她的思路,纷纷发言,连视频里的蔡紫华和陈广熙也贡献了不少建议。综合大家的新想法,最终决定推翻试用期和正式期待遇不同的模式,实现一视同仁。

张金枇边听边想,忽然觉得答辩模式其实就是在鼓励员工自己量化成果。如果把王禹翔提的任务模式融进去,评估起来不就简单多了?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薪酬制度呢!

滴水岩公司的“渣渣时光”app已经快做好了,基础功能都齐备了,就差界面上的功能名字还没定下来。这个系统是用“血量”来衡量的,也就是贡献积分,它本身就是个量化考核的体系,不过现在还得靠管理层来审核量化,没实现ai系统自动化。

王禹翔早就想搞ai量化计量了,但大家一直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能轻松实现。这次,“答辩模式”给了王禹翔和李一杲很大的启发,他俩也不管别人了,开始窃窃私语,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

“答辩模式”的关键在于,答辩者得自己搜集、整理、提交证据。张金枇给的案例里,有些厉害的答辩者能交出几十页的材料,详细列举自己做了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成效、成效具体体现在哪里,简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这些答辩者平时肯定没少记录自己的工作,把它们当成凭证,也没少向别人请教,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要不然,哪能整出这么多证据来?

那为啥不直接把这种方式当成日常工作的任务清单呢?自己想做什么任务,就自己定、自己做,别人怎么评价,全都在“渣渣时光”里一目了然。这对李一杲和王禹翔来说,改个系统设置,也就个把小时的事儿。

这样一来,公司员工的感觉就全变了,真正实现了自主、自决、自审。连管理层审核都省了,全都交给员工自己负责。

李一杲兴奋得双手微微发抖,他提高嗓门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分享了他的新点子:员工们自己发布任务、自己领取、自己检查完成得怎么样,最后再自己给任务打个分,大家觉得咋样?

李一杲刚说完,王禹翔就立马从旁边掏出平板电脑,飞快地制作了几个按键示例,给大家现场展示了一遍。大家看完后,眼里都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底颠覆传统的管理革命嘛!

张金枇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无问僧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最强大的组织管理模式,并不是看组织管理得多么完美、多么有条不紊,而是那种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内部自成一体的“混沌生态”!这不就是那种“混沌生态”的组织管理方式吗?她立刻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大家一听到“混沌生态”这个词,都眼前一亮,特别是李一杲和王禹翔,他们俩对计算机里的“混沌”概念都很熟悉,但从来没想到过,一个企业组织里,竟然也会存在“混沌”的状态。

“没错!这就是‘混沌自组织’模式!”李一杲肯定地回答道。虽然这个名字是他一时灵感闪现想出来的,但他立刻就觉得,这个名字简直就是最精准的概括,一点也没错!

陆静平时不太喜欢聊那些复杂深奥的话题,但这次听了李一杲激情澎湃的讲述后,她心里某根弦被深深触动了,忍不住兴奋地大喊起来:“大师兄,这就是应缘啊!我明白了!就是应缘!”

“你说什么应缘?”张金枇和其他人都好奇地盯着陆静看。陆静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脸上不禁露出了娇羞可爱的表情,捂着脸咯咯笑了起来,“你们看我干嘛,这就是应缘嘛,有什么不对的吗?”

赵不琼知道陆静擅长爆料,但解释起来却往往语无伦次,于是赶紧出来给她解围。她把中午在炳胜吃饭时,和陆静聊到的“应缘、化因、消果”这六字真言的理解,给大家详细介绍了一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