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因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原因,经常爆发“家庭大战”,还会时不时也会来一场“冷战”。这就导致了夫妻双方喋喋不休地争吵,相互冷漠,甚至冷言相对。双方发生矛盾争吵时可能完全失去了理智,只顾着自己生气或出气,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畸形心理,以至于不能正常学习和成长。
苏洁吃完饭便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作业还没写到一半,客厅里又传来爸爸妈妈的争吵声。在家里,爸爸妈妈总喜欢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来吵去。为此,苏洁很烦恼。现在,苏洁只想专心写作业,不想理会父母之间的“战争”。
起初,爸爸妈妈争吵声音并不大。没过多久,两口子的吵架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苏洁实在忍无可忍了,用力推开房门,大声对客厅里喊:“你们能不能不要吵了?烦不烦呀,我还要学习呢!”
妈妈听到女儿提出抗议,以为女儿是在支持自己,更来劲了,便对爸爸说:“你看看,孩子都嫌你烦了。不让你在外面吃饭,你偏不听,现在可好了,回来的路上遇上小偷,把钱也弄丢了。你看看,连女儿都站在我这边了。我可得和你说清楚了,如果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事我跟你没完!”爸爸也毫不示弱,大声地反驳道:“就知道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不就是出去聚一聚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个钱吗,丢了再挣!你天天这么唠叨,女儿也懒得搭理你!”妈妈更加生气了,光嘴上说有点不过瘾,一把扯过爸爸的袖子:“你说这话一点也不害臊,就你那点工资,连人家一条裙子也买不起!再说了,出去喝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我看你心里压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我,没有女儿,只懂得自己享受。还嫌我唠叨,我要是不说,以后你更加猖狂!别说我不理你,女儿也不理你。再说了,从小到大,你关心过女儿吗……”
苏洁站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吵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走过去,用力把茶几上的一个玻璃杯扔到地上。“啪”的一声,玻璃杯摔成了碎片。这时,爸爸、妈妈都看着女儿,不再争吵了。苏洁对着他们大叫:“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不吵架!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想理你们了!我讨厌回到这个家!我讨厌听你们天天吵架!”
父母发生矛盾时,无视孩子感受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是不言而喻的。有些父母可能因为感情问题或者生活上的一些琐碎事情经常喋喋不休地争吵;也有些年轻的父母们,自身还残留着孩子气,经常闹情绪。这些家长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甚至还会拿孩子出气。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影响孩子学习。家长发生矛盾,忽视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不可能一心一意地学习。孩子在家里面对父母冷漠的面孔无可奈何,在学校的课堂上会胡思乱想,这样下去成绩必定直线下降。
2.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产生畸形心理。家长在发生矛盾时,只顾着生气或者是怎样出气,忽视了孩子的存在和内心感受,这不亚于精神虐待。孩子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父母产生厌恶感和不安全感,甚至不愿意与人接触,形成一种悲观、孤僻的性格,产生畸形心理。
3.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依靠,如果父母经常发生矛盾,忽略他们的感受,他们会认为父母再也不爱自己了,不管自己了,甚至不要自己了。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孩子将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鉴于以上严重后果,家长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第一,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包容、体谅对方。这样做,可以减少发生摩擦的次数。相应的,在孩子面前吵架的次数也就少了。当然,父母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可以使夫妻感情稳定、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无论对于孩子的身心,还是学习,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对于难以避免的矛盾,父母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爆发战争。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时间,夫妻两人进行协商与和解。
第三,一旦父母在孩子面前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争议,要心平气和地解决,切不可互相指责、打骂。当然,要不要让孩子当你们之间“战争”的裁判。
053威信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年轻家长这样抱怨:“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胆子大了,竟然还敢顶撞父母”“这孩子现在没大没小的,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太可气了!”诸如此类的话,仔细推敲起来,的确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可言。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拥有一定的威信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威信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父母对孩子有效地进行教育和使孩子能自觉地接受教育的条件。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毫无威望和信誉,孩子对父母没有适当的尊敬、信任和听从,那么,合理的教育就无法实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父母的威信如同家风一样,是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的;但在家庭中,在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威信又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给予的每一条指令,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威信无不隐约渗透其中。从父母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威望和信誉;从孩子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尊重和信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尊重和热爱成为一座架设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父母树立威信的重要性:
王女士的孩子琪琪上小学四年级。
一天,琪琪放学后,将作文本放在书桌上,便出去玩了。王女士下班后没事,看见琪琪的作文本,便拿起来随便看看。一篇题目为《妈妈讲迷信》的作文把她吸引住了。不看还好,看后,她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原来,琪琪在作文中写妈妈讲迷信。文章后面还有老师的评语,是表扬琪琪实事求是、勇于和社会恶习做斗争的。作文得了98分。小张火冒三丈,但没有立刻发作,打算等琪琪回家后,好好教训她一顿来出出气。
不一会,琪琪回家了。她一看妈妈坐在凳子上,作文本也翻开了,知道妈妈看了自己的作文,便高兴地说:“妈,我在作文里揭发你了。”王女士装作没看作文的样子,问:“你揭发我什么?”琪琪指着窗外说:“那天,你说雷公公专打坏孩子。有什么雷公公呀?老师说,雷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人即使触雷,也不是雷公公专打他。你说的话是骗人!”琪琪一番话,让王女士突然明白了,孩子长大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换换了。
随后,王女士给琪琪道歉,还表扬她聪明,并表示以后要像琪琪学习,再也不迷信了。琪琪听了十分开心,不久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好妈妈》,其中写道:“通过我的努力,妈妈破处了迷信思想,还给我道歉,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可信赖的妈妈……”
以上事例中,琪琪的妈妈看到女儿的作文后虽然很气愤,但见到女儿后并没有立即对她大发脾气,而是认真听她说完,并反思自己。其实,琪琪的妈妈本来是编故事吓唬孩子的,让孩子给识破了,但她又利用了这个谎言,给孩子道歉,还夸奖孩子,不但让孩子增强了自信,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以后教育孩子就更有效果了。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他的力量和价值。”父母的威信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是父母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与子女彼此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产生的关系,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孩子对父母的爱戴。它不同于训斥与听命、支配与服从的封建君主专制式的“威信”。
父母的威信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达成的一种默契,对父母来说,威信是一种威望信誉,对孩子来说,威信是一种尊重和信从。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呢?
第一,注重“言传身教”。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父母应当首先以身作则,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这是树立威信的关键。父母应让自己的言行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他觉得父母就是最优秀的,他还会不听话吗?
第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父母对孩子要真诚,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忌不可经常出尔反尔,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或无果而终;更不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当孩子从父母连最起码的诚信和安全感都得不到时,孩子又如何父母的信任呢?更无从谈起父母的威信了!
第三,要严、慈并重。这是父母树立威信的重要手段。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生活习惯的培养、学习技能的锻炼等各方面都应严格要求,使孩子努力做到良好;当对孩子批评教育时,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心服口服,从而做到信服;同时还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不过份的苛求孩子做做不到、不愿做的事情。
第四,父母配合要一致。对孩子切忌双重标准,双重态度。这样长此以往,不仅滋长了孩子的侥幸心理,使孩子变得“两面派”,而且父母的威信在孩子面前也将荡然无存。
第五,树立父母威信还有一个重要的砝码,那就是“爱”。父母爱孩子是他们的天职,同时也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让孩子心怀感恩之情,在心中铭记“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让孩子心存敬畏之心,但绝无憎恨之意。
总之,父母威信的建立在于实施正确的教育,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又有利于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实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