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话说得直白而露骨,关羽面上挂不住,碍于诸葛亮在不好发作,诸葛亮却依旧是面不改色,恭敬道:
周瑜心道:>
想到这里,周瑜便点头同意道:
诸葛亮连声道谢,双方商量好彼此势力范围,各自回营准备。
诸葛亮这边,没走出多远,关羽便不解的问诸葛亮:
诸葛亮摇头道:
关羽这才明白诸葛亮说要助周瑜一臂之力的用意何在,他适才还想问为什么要白白帮周瑜呢。
一行人又走了一段,关羽又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笑道:
诸葛亮说得句句在理,关羽虽然傲气却是最讲道理的人,闻言连连点头。
诸葛亮又好言相劝道:
关羽闻言眉头一皱,但诸葛亮是好言相劝,并没有说教之意,他也不好发作,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改。
诸葛亮只是能够看出关羽敷衍之意,俗话说,自己与关羽交情泛泛,交浅言深,关羽没有发作已经是给足了他面子了,看来只有多让主公规劝,希望他能听得进去吧。
关羽原以为赤壁大战之后,己方军力大增,现在正是大展拳脚之际,却没想到出师不利,在江陵还就碰了钉子,虽然诸葛亮解释了其中利害,但关羽依旧觉得心中抑郁。
诸葛亮见此,安慰道:关羽这才转忧为喜,诸葛亮却想起一事,心事重重。
这件事他没有告诉关羽,那就是通过与周瑜的会晤,他几乎可以确认蒯越并非真心投靠刘备,而是利用江陵设了一个局。
蒯越若是真心投靠,即便是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守住江陵,也应该将府库的粮草付之一炬以免资敌,更应该在关羽到达江陵城下的时候来与关羽相见,但蒯越却一直没有露面,这种情况不合情理。
现在的情况要么是蒯越已经战死江陵,但蒯越此人智计百出,小心谨慎怎么会当场战死呢?
那么真相只能是蒯越之信有诈,这本来就是一个局,就目前情况来看,曹、刘、孙三家都已经入局,那么设局之人便是三家之外的另外一人,这个设局之人是谁?
此人能够如此迅速的与蒯越设局,足以推断出此人距离江陵很近,并且与蒯越关系匪浅,以此推断,此人要么在西川与荆州毗邻的永安郡,要么就在荆南!
想到荆南诸葛亮便想到了长沙孙绍,如果蒯越早就与孙绍相互勾结,如果蒯越当真是投靠了孙绍,如果设局之人当真是孙绍,那么荆南还是他们认为的那个手到擒来的荆南吗……
诸葛亮越陷越深,越想越觉得不寒而栗。
与诸葛亮同样冷汗淋漓的还有正在宛城休整的曹操,曹仁来信告诉他蒯越求援一事,曹操就感觉有些奇怪,他急忙召贾诩和程昱前来商议。
程昱和贾诩商议后也觉得此事有诈,原因是蒯越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他如果真心归顺,就应该想办法与曹仁汇合,而不是向曹仁求援,让曹仁原本就不多的兵力更加分散。
更可怕的是如果蒯越与刘备或者孙权勾结,在曹军救援途中设伏,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在提心吊胆两天之后又陆续得到了曹洪已经顺利抵达江陵,但先与关羽遭遇交战,关羽领军撤走,江陵又被周瑜围住的消息。
一连串的消息让曹操疑惑起来,曹洪既然顺利进入了江陵,那蒯越应该是没有与孙权、刘备勾结,难道蒯越是真心归顺,只是确实是割舍不下家族积累的粮草物资,这才不顾大局向曹仁求援?
但关羽军与周瑜军也来的太巧了,从两军与江陵的距离来看,几乎就在曹洪领兵出发的同时,关羽和周瑜也同时发兵了,这也太过巧合了吧?
从结果来看,曹洪虽然占据了江陵,但曹军被迫拉长了战线,使得各地防御都显得薄弱,容易被人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