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要请假的可能性。主要是作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请假。他流程是说的很清楚啊,不过这阅读理解还是要自己做的。
嗯,你叫我问父母?嗯,估计会叫我再观察两天,然后呢一直喝那个玉米须水,看看这个强大的玉米须能不能把我的血压降到正常……
好的,大概率不是大概……问题还是得自己想。
像我们现在呀每次都要进行一次大集合,在那里拖时长。中午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都增加了。估计下午的时间也要延长。比如说中午的11:30变成了12点左右,晚上的8:30变成了9点左右。
呃,具体要过去集合做什么?那这事情可就……
“你们饿吗?”团长问。
“饿!”
“饿你们还不站整齐!”
“……”
“还是那个道理,能做第一遍的就不要做第二遍。我想听到你们的声音在这个地方回响!”
嗯,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好像没有一次是一遍过的,无论怎么唱,那上面的教官对第一次都是不满意。所以说一般这些流程我们要弄个两三次。
“把你们的脚踏起来,我想听到地震的声音!”
……在整了一堆东西以后就开始教我们那首《国家》的歌,说是要抄那个台词本,长的离谱。嗯,有时间我也会去抄的,但是不是现在。
“我记得昨天好像是第一第二梯队先离开的。”
“??!”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瞬间爆发了抗议。他们表示是第三和第四梯队先走。嗯,毕竟这关系到谁先解散,谁先吃饭的问题大家还是很踊跃的。
教官也发现自己可能弄错了。“大家唱歌,谁唱的大声,谁先走。”
……军训这种东西嘛,有趣的时候也挺有趣,不有趣的时候那就是非常无趣。
在我一路走过去,也遇到过很多对于中国那些宣传的美德以及文化感到厌恶的人,作者其实对于他们那些比较极端的言论是不怎么认可的呀,非常的片面。
然后锤子我再往前走一点,我发现……他们真正讨厌的不是所谓的中华美德以及文化,主要是那些随便无脑吹捧文化的“极端报好思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批判一切,质疑文化的坏东西,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认为这个是绝对正确以及绝对不可批判的圣域。主打的就是一个报好不报坏,报喜不报忧。”
这种事情的确也蛮讨厌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性及片面性。事实上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果硬要算的话,基本上都叫做两样兼有。
像那种对于自己理论,或者是某样东西极度捧吹的人,我也是见过的。可能他觉得这样高人一等,硬是要批判别人来证明自己的特殊,证明自己的理论高强。
好像自己不说点别人坏的,就无法证明自己有多牛逼一样,然后这样的人特征就是自己的都是好的,而看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就只讲坏的,不讲好的。
然后呢那些批判文化反文化的人是跟这样的人是绝对的死对头,他们当然也用自己的文化,也用这个传统的观念,并且受这个观念的影响……但是为了对抗那股极端的“捧吹”,他们选择了更极端的“全反”。
两者在我看来都是不怎么理性的。我支持他们其中的一部分理论,但不会站任何地方。余华先生就说过不要给文人带上任何滤镜,而我也明白不要给任何东西打上有色眼镜。
这就和当初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段对于“第一次文化运动”一样,忽略了中华文化本身带有的优秀性,一味地批判,甚至有的文人认为英语应该取代汉语……在我们那个教材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的评价是很忠恳的。
但我觉得他这个理论仍然是可以套用到现在这里。最近那《哪吒2》的评价大致也是这样的。
……学校最近又发布了那个什么心理测试要我们完成。我还是说真的是离谱了,每年都要干,但我每年都觉得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