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重大,隆庆帝这次没有听高拱的,而是看向其他臣子,示意他们都说说。
于是,围绕着这些观点,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对于藩王权力问题,有官员认为:“若藩王无实际军政大权,恐难以在海外立足,更无法应对复杂局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立刻有人反驳:“权力过大,必生隐患,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教训不可不察。”
在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分歧。一些人主张藩国资源应更多用于自身发展,以增强海外实力;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朝廷对资源的把控,以保证国家整体利益。
……
隆庆帝静静地聆听着群臣的争论,时而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待众人稍作停歇,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的见解,朕已尽知。此事关乎重大,容朕深思熟虑后再做定夺。但无论如何,决策的初衷皆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还望诸位爱卿以大局为重,继续为此事出谋划策。”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见隆庆帝表态,立刻高声宣布:“今日会议到此结束,诸位大人退朝。”
群臣再次跪地行礼,而后有序退出文华殿。
这场在文华殿召开的会议,虽未当场做出最终决策,但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隆庆帝不当场决断,可能是慎重,也可能是想听听更多的意见。
不用说,这个消息就进一步扩散,引发了更多的讨论。
自文华殿这场关于藩王宗室分封海外的会议消息如旋风般传遍京师,整个京城瞬间陷入了沸反盈天的热议之中。
从繁华热闹的前门大街到幽静深邃的胡同小巷,从高谈阔论的茶楼酒肆到忙碌喧嚣的集市商铺,人们无不就这一震撼性的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当然了,也是京师这边,吃饱了撑的人多,关心政治时事的人多,才会有如此热闹讨论。
就在书社的书友会社里,一群书生正围坐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
为首的一位年轻书生,身着素色长衫,手持折扇,神情激昂地说道:“此乃我大明振兴之良机!藩王分封海外,可效仿前朝先贤,开拓疆土,传播我华夏文化,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实乃千秋伟业!”
旁边一位稍年长些的书生却皱着眉头,反驳道:“话虽如此,但藩王久居海外,天高皇帝远,若不受朝廷节制,恐成尾大不掉之势,重蹈历史覆辙。况且宗室向来养尊处优,海外之地艰难险阻,他们能否胜任开疆拓土之重任,实在令人担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引经据典,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
很显然,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只要没有权威认定,就是各有各的理了!
不但书生讨论,商贾也很关心这个事情,他们三五成群聚着说这事。
“这藩王分封海外,万一局势不稳,海外贸易恐怕要受影响。咱们在海外的生意,可都得仰仗当地太平啊。”
“依我看,这说不定是个大商机。藩王到了海外,肯定要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宫殿,咱们的瓷器、丝绸,那可都是紧俏货,销路肯定更广。”
“……”
对商贾来说,自然是盘算着如何在这即将到来的变局中谋取利益。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闲言碎语几句,也是有的。
“这藩王都去海外了,朝廷会不会把给他们的钱,都摊到咱们老百姓头上啊?咱本来日子就紧巴巴的,可经不起折腾。”
“谁说不是呢,不过要是真能把海外的地方变成咱大明的,以后说不定咱日子能好过点。就是不知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