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烈浅浅一笑,“我家夫人上场,我只陪同,就在下面看看就是。”
那男子也是一个书生模样,却是一个胡人,见荣烈周身气势不凡也识得人情未有再多说什么。
“夫人请稍候,诗会方才开始,如今正是第一轮。”他十分有礼道,“待这轮毕,再请夫人上场。”
明思颔首,转首看向台上。
两人抵达时,台上还未开始,不过他们同那书生问询间,这第一轮已经开始。
此际已有三个男子并一个女子已经赋诗完毕,台上十余人参赛者,这时正是第五日在赋诗。
此番诗会采取的是现场吟诗的方式。
也就是说,参与者依次将自己所做之诗吟出,不仅台上就坐的九位评判可以听见,所有台下的观众也可听见。
这样一来,大家心中也有几分论断,评判自然也会竭力公正。
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明思何尝才读得唐诗三百首,在外公的熏陶下,明思的国学造诣本是不弱,又熟读古今名作。自然也能鉴别优劣。
仔细听了几首,其中一半也觉平平,另外一半有中等以上水准。
只一位戴了面具的胡人男子所作之诗让明思很是惊艳。
他所做的是一首七言——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道是无月实是暗含灯火胜月故无月之意,言辞朴实无华心思极巧妙。诗以言志,最后两句很是大气,显见此人心胸不凡。
荣烈也低声赞许,“此人倒有些才华。”
那男子戴着面具见不到容貌,身形高瘦。明思仔细打量只觉似乎有些熟悉感。
荣烈察觉,“怎了?”
明思低声笑道,“看着有些熟。不知是不是见过的。”
荣烈又看一眼,继而转首朝四周举目一望,“此处挨着盛德楼,望月楼,想是熟人不少。”
十四王妃下帖子请的是盛德楼。十六王妃请的是望月楼,都是京中久负盛名的酒楼。正好位于高台东南西北两角,直线距离也不过两百余步。
明思素来不喜出风头,此际便打定主意,上去走个过场,拿盏花灯便退场。
夫妻二人正窃窃私语。那台下负责接待的书生男子再度过来邀请明思同后面又取了号牌的三位男子一同上台。
荣烈懒洋洋地抱臂站在台下,笑看明思无奈而去。
第一轮的结果出来,倒比明思想象的要严苛一些。
除了那做无月诗的胡人男子外。只有另外两个男子并一个女子得了评判的通过取得一盏花灯。
明思数了一下,台上第一轮共有十七人参与,也就是说通过者不足四分之一。
第一轮后,得了花灯的四人站到了左侧,其余未得花灯的和明思四人新上台的都站到右侧。
此番诗会都以“上元”为题。看似简单,实却难度不小。
同样一个题材。做一首惊艳之之诗兴许可能,但要用同样的题目做两首、三首…立意自然不能重复,这确是极难了。
因是这般规则,新上台者也都早已明晰规则,故而第二轮很快便开始。
由右侧参与者按号牌顺序开始出场,明思领到的是十八号。除去那左侧四人,明思是第十四位出场。
说着慢却也快,明思听了前面十二人所吟之诗便暗暗摇首。
果然是一首更难似一首,除了三号牌同十一号牌的两个男子有所进步外,其余十人所作要不就同前面所作异曲同工,要么还要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