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从后面营中涌出三千犹如木桩一样的物体。乍一看倒把刘备和张颌二人搞愣了,这是要干什么呀?
但见徐庶身后带着十余名鼓手抬着五面大鼓跟在这些木桩之后,在鼓手之后跟着三千多名拿着云梯、推着攻城锤的士兵。
徐庶带着一众士兵来到上庸关前尚有一箭之地时停了下来,传令鼓手架好大鼓。把大鼓架好之后,每两人分别册立在一面大鼓一侧。
徐庶从马上下来,接过旁边士兵手中的三尺令旗,站在了鼓手的对面,把令旗一挥。鼓手接到指令,纷纷拿起鼓槌“通通”地敲起了一阵鼓声。
就见那三千多犹如木桩的家伙接过后面士兵送过来的云梯和攻城锤在鼓声的指挥下开始向上庸关缓慢的移动过去。
为何说是缓慢的移动呢?因为这些家伙体型有些庞大,而且看似很笨拙,往前走的非常慢。
等到他们进入了城上弓箭攻击范围后,张徽便吩咐手下守城的弓箭兵开始开弓放箭。一时间城上箭如飞蝗,这些“木桩”倒真是不畏生死,勇往直前。每个身上都被箭矢插得就像刺猬一样,却依旧半举着手臂,往前一步一步的迈着。
大概过了半柱香的时间,这些个“木桩”已经行进到了距离关口城墙不过三五丈的距离。突然,徐庶的大旗又是一挥,再次发出指令。就听见鼓声骤然大变,从最开始急促的“通通……”的声音转变成了“通、通通、通”的声音。
“木桩”们立刻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接下来的事情可就有趣的很,他们竟然转身开始往回撤。
张徽没有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是他不敢派人追呀?他害怕这是敌人的诱兵之计。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这些“木桩”已经撤出了箭矢攻击的范围。就见他们一个个的来到徐庶前面站好,为首的三个举起木桩一样的胳膊抱住头上的木盔,一用力摘了下来,露出了他们深藏在木盔之下的脑袋。
“禀报军师,义勇军九十八营统领方阔,带领所属士兵前来报到。”
“禀报军师,义勇军九十七营统领董方,带领所属士兵前来报到。”
“禀报军是,义勇军九十六营统领万海,带领所属士兵前来报到。”
“很好,来人,把他们身上的箭矢取下来。”徐庶说道。
这时,从后面上了数百人,动手取下来三千“木桩”身上的箭矢。稍做统计,每人身上平均七十多支。不到一柱香的时间,收获了二十多万之箭,这笔买卖倒是很上算。
不过此时,徐庶倒是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他在准备开始下一轮的攻击。把这三个营的将士安排到一边休息,他安排传令兵到营内再次调兵。
不多时,一个营的士兵从大营中“吱吱呀呀”的推出了二十五辆高大的投石车。这个东西是刘骞在等待圣命时开始制作的,一共做了五十辆。这次刘备清剿汉中,刘骞给了他们二十五辆。
二十五辆投石车一字排开,上面摆好了巨大石块。就听到一声鼓响,二十五块巨石腾空而起,朝着关隘飞去。
张徽还真没见过这个东西,正在那里看着呢!忽然发现这个东西扔出了巨大石块朝着自己飞来。把这小子下的够呛!更别说那些本来就没有战意的士兵,一个个的抱头鼠窜,真是狼狈不堪。
徐庶一面组织投石车投石,一边命令身后的三个营士兵和那三个“木桩”营向上庸关发动进攻。
城上没有士气的士兵哪里还顾得上去瞅着城下是否有敌兵进攻呀?一个个在上面躲得比张徽都快。徐庶就是抓住了上庸关士兵的这状态,开始了派兵进攻。三个“木桩”营解下了身上的木凯,摘下了头上的木盔,推动着攻城车,朝着关门冲去。另外三个营则接过云梯,朝着那城墙冲去……
没有木铠的束缚,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三个营的士兵行动上立刻恢复了原本的快捷。一箭多地的距离,在这些人行进的速度下显得并不远。在一刻钟的时间内,他们已经把攻城车和云梯弄到位了。
六位统领和十八位副统领的带领下,六个营的义勇军向敌发起了进攻。
刚刚发觉巨石停止了轰砸,张徽把头抬起来,却发现敌人已经登上了城墙。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真的好愚蠢呀!敌人借助投石车掩护士兵攻城呀这是!可是现在或会已经晚了。为今之计,只有把这些敌人打压下去。
他立刻招呼身边的亲卫,组织士兵过来阻击敌人。
士兵们刚刚躲过了巨石的轰砸,还没有从刚才的慌乱中清醒过来。哪有几个人理会张徽的喊话呢?
偏偏这时候,那三个带头冲上关隘的统领一边砍杀一边喊着:“上庸关的士兵们,投降吧!刺史大人已经原谅你们了。不要再跟着张鲁、张修这样的乱臣逆贼叛乱了!”
士兵之中更有人假意的喊道:“不要杀我!我投降!”“投降吧!我把兵器扔了,跪在这里,就没人伤害我了!”……
这一声声就如同迷药一般在这些已经没有了士气的上庸官兵之中飘散。他们刚刚被巨石砸的晕头转向,再加上早就没有了作战之心。一旦听到,投降活命的消息。试想一下,有哪个人会放弃生的机会呢?
张徽的叫喊已经完全被掩盖在了一群投降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