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在面对沪海的销售队伍、高校学子的时候,是大言不惭的提过要朝着全世界卖东西。
豪言要带着大家去丈量全世界。
但那是顺口画大饼。
更是来了沪海,下意识的抨击把出国当成人生目标的矫情和鼠目寸光。
真要卖东西,起码也是十多二十年后的中远期目标。
眼前这位思考出来的意思却是立刻,马上!
让卫东有点愕然,但又马上涌现出个背影。
那个把通讯设备卖到遥遥领先的前线身影,这个全国皆知的案例说明了这种战略是能成功的。
所以现在慢慢点头:“有难度,但一定能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八十年代还是制造业全球化的爬坡期,得让全世界人民都理解相信,协作生产制造将是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到处都还在谈地球村概念。
绝大多数消费者还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就一屋子东西就万国造了。
可实际上对让卫东这种习惯了几十年后的思维,已经跳过了全球化,到了崩离期。
各种贸易战才是全球化的主题。
所以他不但觉得这事儿是理所当然,更下意识的就当成是打仗。
要跟各种制造大国对垒交战的局面。
思考的角度都是主公级:“现在的情况是差距太大,有能力的出国人员还奔着个人条件改善去,我会着力培养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从眼光跟经济上都能超越普通人,嗯,谢谢领导的指示,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从他点头,四五十岁的几人就已经笑着在鼓掌了。
做人做事就是从这些细节可以判断。
绝大多数人听见这个石破天惊的思路,首先都会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算才识卓绝的人物,可能都下意识的会否定。
现在国内才什么艰难的情况,家底儿破到都快吃不起饭了。
商品经济,国内贸易都举步维艰。
怎么就开始看着国外贸易。
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
又或者迎合领导指示去满口坚定的应承,转头要么敷衍,要么不切实际的去枉顾推动。
让卫东却明显是动了念头,而且迅速厘清其中的重点。
卖什么对他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支销售队伍的建立。
有思考的反应立刻得了认同:“好,那我们就把这个重担交给你,交给东升贸易,希望你能带着沪海造,华东造,中国造,走向全球市场。”
让卫东的确没那么多体制内的套路。
更有点技术直男的嗯:“这将是我们新一代销售人员努力的方向,但目前还要一一梳理,沪海作为老牌生产制造重地,很多国营厂的老毛病也比较严重,江州是重工业、三线厂的顽症很严重,都需要根据市场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