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军事活动起家,在汉末乱局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江淮地区的活动,为他的家族子弟此后经略江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张铮双拳紧握成拳,郑重一揖:"孙太守威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容,张某三生有幸!"话音未落,拳风带起的气流已将脚下浮尘扫出半尺开外。
孙坚仰面大笑,紫髯随笑声颤动,伸手虚托张铮肘部:"张将军才是令天下英雄侧目的人物"二人相视而笑,拳掌相撞时发出金石相击之声。
袁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珏。看着张铮与曹操、刘备谈笑风生的模样,他眼中闪过一丝捉摸不透的光芒,暗暗将张铮此人在心中的分量又加重几分。
"诸位!"王匡踏着满地碎金般的夕阳大步上前,犀角腰带扣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方才纪将军与张将军的切磋,不过是场误会!城内已备下洗尘宴,还请各位共商诛董大业!"说罢,他抬手作揖。
曹操抚掌大笑,袍角带起一阵劲风:"孟德早想尝尝河内的美酒,今日便叨扰了!"
一行人鱼贯而入,袁绍居中而行,而城门外,袁术的鎏金马车辕木仍在微微震颤。
"主公,还。。。还进城吗?"杨弘缩着脖子凑上前,生怕触怒这位正在气头上的主公。袁术猛然转身,腰间的和田玉璧重重撞在车辕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不入城?难道要看袁绍那竖子独揽功劳?"
他甩袖便走,靴底碾过满地碎石,"等回了寿春,我再跟你们这群废物算账!"身后的纪灵默默将歪斜的头盔扶正,与阎象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忧虑。
雕梁画栋的议事厅内,青铜兽炉腾起袅袅青烟,将袁绍玄色锦袍上的金线绣纹晕染得忽明忽暗。
这位四世三公出身的渤海太守端坐在主位,映得厅中诸侯们的脸色阴晴不定。
张铮斜坐在袁绍下首,眼角余光扫过厅内:曹操正用象牙箸拨弄案上冷酒,酒液在夜光杯中泛起细碎涟漪;刘备半阖着眼,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竹席纹理;孙坚则将鎏金错银的佩刀横置膝头,紫髯下的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袁绍轻咳一声,声如洪钟震得廊下铜铃微响:"诸公!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鸩杀少帝,焚烧宫室,此等国贼不除,我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他猛地起身,广袖扫过案几,瓜果器皿叮咚作响,"然百万雄师若无主帅,不过乌合之众!今日齐聚于此,当速立盟主,以正军纪!"
话音未落,厅内骤然响起窃窃私语。张超率先开口,尖细嗓音刺破暗流:"论出身、论威望,非袁本初公莫属!袁氏一门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话未说完,却见曹操嗤笑一声,将酒盏重重磕在案上,溅出的酒水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痕迹。
袁绍抬手虚摆,玄色广袖带起一阵香风,面上笑意温润如玉:"诸位谬赞,袁某何德何能?"
他忽然话锋一转,目光如炬扫向曹操,"若论胆识气魄,孟德献刀刺董,虽未成功却名震天下;散尽家财举义旗,此等胸襟更是无人能及!我意推举曹孟德为盟主,统领讨董大军!"言罢,他微微阖目,将金丝镶边的袖摆拢在膝头,似已将此事盖棺定论。
曹操心中冷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青玉扳指——袁绍这招以退为进,既博得了谦逊美名,又将他架在火上炙烤。
他敛去眼底锋芒,长揖到地:"本初兄过奖了!操不过一莽撞武夫,岂敢担此重任。。。。。。"
话音未落,北海太守孔融已霍然起身,腰间玉佩相撞叮当作响。这位素有清名的大儒拂袖而立,花白长须随着话音颤动:"袁公此言差矣!曹孟德虽有勇略,然盟主之位关乎天下大义,需有统筹全局、镇服诸侯之能!"他猛地转身,袍袖指向张铮,"卫将军张铮屡立奇功,威服四野,方是盟主的不二人选!"
厅内刹那间寂静如死,唯有青铜兽炉中香料爆裂的噼啪声,惊得廊下栖鸟振翅而飞。袁术斜倚在胡床上,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孙坚摩挲着佩刀,紫髯下的嘴角勾起一抹兴味;其他人也是表情不一,一场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就此拉开帷幕。